撓曲枉直的意思、撓曲枉直的詳細解釋
撓曲枉直的解釋
矯正曲直。 漢 桓寬 《鹽鐵論·大論》:“俗非 唐 虞 之時,而世非 許由 之民,而欲廢法以治,是猶不用隱括斧斤欲撓曲枉直也。”
詞語分解
- 撓曲的解釋 彎曲詳細解釋屈曲。《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 枉直的解釋 曲與直。比喻是非、好壞。《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隨王車,人有言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至宮發省,理其枉直。” 晉 葛洪 《抱樸子·酒誡》:“ 于公 聰達,明於聽斷,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網絡擴展解釋
“撓曲枉直”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矯正彎曲與正直,即通過調整使事物恢複應有的公正或合理狀态。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撓曲”和“枉直”兩個并列動詞組成)。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明确褒貶傾向。
出處與用法
- 來源:出自漢代桓寬《鹽鐵論·大論》:“俗非唐虞之時,而世非許由之民,而欲廢法以治,是猶不用隱括斧斤欲撓曲枉直也。”。
- 用法:多作謂語,強調通過外力或規則糾正偏差。
字詞解析
- 撓(náo):本義為“彎曲”,引申為“矯正”。
- 曲(qū):指不直的事物(此處讀qū,非音樂曲調的qǔ)。
- 枉(wǎng):原指歪斜,此處意為“糾正”。
- 直(zhí):正直、公正的狀态。
注意點
- 易混淆含義: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故意歪曲事實”,但根據權威來源(如漢典、成語詞典),其本義更偏向“矯正曲直”,而非颠倒黑白。
- 生僻性: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或學術讨論中。
示例與延伸
- 例句:古人主張以法度治國,如同用斧斤“撓曲枉直”,使社會歸于公正。
- 近義概念:撥亂反正、矯枉過正(但程度和語境不同)。
如需進一步探讨,可參考《鹽鐵論》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撓曲枉直的意思
撓曲枉直,是一個成語,意指改變事物本來的方向或正常的狀态,使其偏離真相或本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撓: 扌 + 堯(28畫)
曲: 曰(4畫) + 曰(4畫) + 卩(3畫)
枉: 木(4畫) + 王(4畫) + 亡(3畫)
直: 王(4畫) + 丨(1畫) + 目(5畫)
來源
撓曲枉直最早見于《論語·子罕》:“君子坦蕩蕩,小人隘隘。撓曲者,其唇亡。”
繁體
撓曲枉直
古時候漢字寫法
撓:撓、寧、腦、嫩等
曲:詘、犬、去、燭等
枉:罋、忹、芒、忙等
直:增、賞、釀、貢等
例句
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總是在撓曲枉直。
組詞
撓心、曲解、曲線、枉然、直接、正直
近義詞
歪曲、彎曲、扭曲
反義詞
坦白、真實、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