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連鎖的火炬狀圖案花紋。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錦履并花紋,繡帶同心苣。”
(2).指織有同心苣狀圖案的同心結。 唐 段成式 《嘲飛卿》詩之五:“愁機懶織同心苣,悶繡先描連理枝。” 前蜀 牛峤 《菩薩蠻》詞:“窗寒天欲曙,猶結同心苣。” 清 納蘭性德 《虞美人》詞:“銀牋别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
“同心苣”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同心苣由“同心”與“苣”組成。“同心”指心意相通、志同道合;“苣”本指一種蔬菜,因形狀圓潤,引申為團結的象征。其核心意義可概括為兩種:
文化象征與用途
現代理解
如今,“同心苣”的用法多見于古籍或文化研究領域,較少用于日常語境。其雙重含義(愛情象征與團結精神)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常需結合具體文獻背景理解()。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少年新婚為之詠》《菩薩蠻》等文學作品中的用例,或查閱權威詞典的詳細釋義。
同心苣,是一個成語,形容大家心意一緻,齊心協力的意思。
同心苣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又",其中"艹"是草的意思,"又"是手的意思。共有16畫。
同心苣最早出自《尚書》中的《周書·封禅書》:“同心苣敬夙志。”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家心懷同一個志向,誠心敬畏天地。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形容人們心意相同,一心一意合作的美好境地。
同心苣的繁體字為同心蔞。
在古時候,同心苣的寫法是稍有不同的。苣的古字形是“菉”,意為草木的莖。
1. 衆人同心苣,事業勢必能夠順利完成。
2. 團隊成員同心苣,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同心齊力、苣苣相印
志同道合、心心相印
背道而馳、各行其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