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嗣。 晋 李密 《陈情事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南朝 宋 谢庄 《与江夏王义恭笺》:“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儿息不免麤糲。”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诗:“幸看儿息大,敢有宦名求。”
"儿息"在汉语词汇体系中是由"儿"与"息"构成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含义为"子嗣",特指繁衍的后代,常见于古代文献典籍。该词在《后汉书·列女传》中即有"且夫儿息早夭"的记载,指代未成年而亡的孩童。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儿"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孺子也",即幼童的统称;"息"在《广雅·释亲》中载有"子也"的注解,二者组合后构成偏正结构的复合名词。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保留在古籍文献及方言语境中。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特别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儿息"常与"子嗣"混用,但在语义侧重上,"儿息"更强调血脉延续的客观事实,而"子嗣"则带有继承宗祧的制度化内涵。宋代以降,随着宗法制度的强化,"儿息"逐渐被更规范的"子嗣""后嗣"等词替代。
“儿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儿息”指子嗣,尤其特指儿子。该词由“儿”(儿子)和“息”(消息、情况)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关于儿子的消息”,引申为对儿子近况的关切或对子嗣的期盼。
出处 | 例句 | 语境解析 |
---|---|---|
李密《陈情事表》 |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家族人丁单薄,晚年得子 |
谢庄《与江夏王义恭笺》 | 儿息不免麤糲 | 描述儿子生活简朴 |
现代汉语中“儿息”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建议根据语境选用“儿子”“子嗣”等更通用的词汇。
边近梐捆弊止菠薐蚕崖畅适承蒙愁机丑陋抵拦踧行发捻附籍符使拊翼负志扞城行邮税红酥侯门似海灰罐火旂蹇嵼匠丽剂钢禁口九河军书抗朗乱政绿叶成阴摩天楼挠坏扭股儿糖啪脱偏废匹兹堡勤勤恳恳秋收曲屈曲全攘鸡染鼋荣泉申展食檗襫袯事与心违庶兄弟塘坝鞉牢髫初同爨托谕王卒文示武毅邪嵬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