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美好的女子。《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援。” 李賢 注:“淑,善也。美女曰媛。”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蓋有 南威 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秀才軒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潔操履,斯實淑媛之賢夫也。” 明 葉憲祖 《鸾鎞記·探婚》:“我也曾向蘭房訪麗娟,我也曾倩蜂媒求淑媛。”
(2).女官名。 三國 魏文帝 置。六朝為九嫔之一,位比九卿。《三國志·魏志·後妃傳序》:“ 文帝 增貴嬪、淑媛、脩容、順成、良人……淑媛位視禦史大夫,爵比縣公。”參見“ 淑儀 ”。
“淑媛”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本義指美好的女子 “淑”意為善良、賢德,“媛”本指美女,組合後形容品德與外貌兼備的優秀女性。如《後漢書》用“淑媛謙順”描述女性美德,曹植也以“南威之容”比喻淑媛的高标準。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對賢良淑德女性的贊譽。
二、古代女官封號 三國時期,魏文帝将“淑媛”設為後宮嫔妃等級,位列九嫔之一,官階等同九卿中的禦史大夫。晉代至隋唐沿襲此制,成為宮廷等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現代延伸含義
需注意的是,“淑媛”在不同語境中側重點不同:曆史文獻多強調品德(如引《後漢書》),而姓名學更側重綜合氣質表達。
《淑媛》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女性具有溫文爾雅、賢淑美好的品德和态度。
《淑媛》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部和女部。其中,水部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女部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女性相關的事物。這個詞語總共有11個筆畫。
《淑媛》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是根據古代女性美德的描述來創造的。在古代社會,女性被期望具備溫柔、賢良、端莊、有素養及美貌等品質,因此,這個詞語就用來形容那些具備這些品質的女性。
繁體字“淑”和“媛”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淑媛》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淑㱺”。可以看出,古代漢字的結構更為複雜,跟現代的簡化字有所不同。
1. 她一舉一動都展現出了真正的淑媛風範。
2. 她通過自己的修養和教養,成為了一位真正的淑媛。
淑女、媛美、溫婉、賢淑、端莊、溫柔
溫順、賢良、賢惠、含羞、典雅
粗俗、惡劣、野蠻、粗魯、猥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