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牙的意思、鉏牙的詳細解釋
鉏牙的解釋
形容物體像鋸齒那樣的不平正。《周禮·考工記·玉人》“牙璋中璋七寸” 漢 鄭玄 注:“二璋皆有鉏牙之飾于琰側。” 孫诒讓 正義:“鉏,《釋文》引 沉重 音徐加反,即讀為樝也。鉏牙,謂就其剡處刻之,若鋸齒然,不平正。”
詞語分解
- 鉏的解釋 鉏 ú 古同“鋤”:“持鉏去草。” 誅滅;除去。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牙的解釋 牙 á 齒(古代把大齒稱為“牙”,現在“牙”是齒的通稱,亦稱“牙齒”):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像牙齒形狀的東西:抽屜牙子。 特指象牙:牙雕。 舊時介紹買賣從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姓。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鉏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根據搜索結果中的權威資料()及補充信息(),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解釋
- 讀音:chú yá(注音:ㄔㄨˊ ㄧㄚˊ)。
- 本義:形容物體像鋸齒一樣的不平正狀态,即邊緣或表面呈現參差不齊的形态,類似鋸齒的排列。例如可用于描述器物、自然物等表面不規則的齒狀結構。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文學描述中,常用于比喻物體因刻痕、磨損或自然形成的不規則形狀。如漢典中提到的“謂就其剡處刻之,若鋸齒然,不平正”,強調了通過刻劃形成的鋸齒狀特征。
3. 與相近詞彙的區分
需注意與“龇牙”(牙齒不整齊或故意露牙,)、“劘牙”(磨牙,)等發音或字形相近的詞語區别,三者含義和用法不同。
建議: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鉏牙(chú yá)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金部和骨部。它的拆分筆畫有15畫。鉏牙這個詞源于古代的農具,是一種銳利的農耕工具,用于犁地或耕種莊稼。在繁體字中,鉏牙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按照古時候的寫法,鉏的舊字形是辶單刀早,牙的舊字形是]窄豎水口。這個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鉏牙這個詞的例句:
1. 農田裡的鉏牙鋒利,可以把土地犁得很平坦。
2. 他手中拿着鉏牙,專注地耕種莊稼。
還有一些與鉏牙相關的詞語:
1. 鉏耜(chú sì)- 也是一種農耕工具,用于翻土和平整地面。
2. 鋤頭 - 與鉏牙類似的農具,用于犁地或挖掘泥土。
鉏牙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取決于使用場景和語境。根據具體情況,可以使用其他詞語來描述相同或相反的含義。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