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毛筆。豪,通“ 毫 ”。《宋書·隱逸傳·王弘之》:“君家高世之節,有識歸重,豫染豪翰,所應載述。”
(2).引申為詩文。 傅熊湘 《<鈍庵詩>自序》:“涕霑胸臆,憤發豪翰。”
(3).指文才出衆的人。 唐 杜甫 《蘇端薛複筵簡薛華醉歌》:“愛客滿堂盡豪翰,開筵上日思芳草。” 清 張錫祚 《寒食日龍友于旦招集歸愚書屋感舊述懷》詩:“滿堂豪翰筆不停,猛氣紛紜鼓已更。”
“豪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áo hàn,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豪”通“毫”,指動物細長的毛,因此“豪翰”本義指毛筆。例如《宋書·隱逸傳·王弘之》中提到“豫染豪翰”,即用毛筆書寫記錄。
因毛筆是書寫工具,後衍生為代指詩文創作。如近代詩人傅熊湘在《鈍庵詩自序》中寫道“憤發豪翰”,意為通過筆墨抒發情感。
唐代杜甫在《蘇端薛複筵簡薛華醉歌》中描述“愛客滿堂盡豪翰”,此處“豪翰”即指才華橫溢的文人雅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相關詩詞,可參考《宋書》、杜甫詩集等文獻來源。
《豪翰》指的是一個專指膽識過人、氣度非凡的人物或事物的詞語。
《豪翰》的拆分部首為「豕」和「羽」,其中「豕」表示豕頭,「羽」表示羽毛。根據拆分,「豪翰」的總筆畫數為19。
《豪翰》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刺客列傳》中,用來形容趙國公子嬰的膽識過人、氣度非凡。
《豪翰》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豪翰」。
在古時候,「豪翰」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結構仍然是由「豕」和「羽」組成。
1. 他的膽量和氣度都是真正的《豪翰》。
2. 這首詩展現了他深厚的學識和《豪翰》的情懷。
1. 豪傑:形容勇敢、有膽識的人物。
2. 翰墨:指書法或文學才華。
3. 豪放:形容豪爽大方、不拘小節。
1. 剛毅:形容堅強、果決。
2. 英勇:形容勇敢、英武。
1. 膽小:形容膽量小、畏縮。
2. 羞怯:形容害羞、膽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