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ierce;cruel]∶兇暴;殘6*暴
因憤怒和受到挫折而變得狂暴
(2) [violent;wild]∶猛烈的
對某人很狂暴
狂暴的台風
(1).兇暴;殘6*暴。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 嬰 雖為大賊,起於狂暴,自分必及禍。”《宋書·沉文秀傳》:“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李全》:“因結羣不逞為義兄弟,任俠狂暴,剽掠民財。” 茅盾 《子夜》十四:“他在那裡找尋一個最快意的破壞對象,最能使他的狂暴和惡意得到滿足發洩的對象。”
(2).猛烈。 唐 韓偓 《荷花》詩:“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風。” 楊朔 《風暴》:“一陣更加狂暴的大風猛然從遠處撲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狂暴漢語 快速查詢。
“狂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形容性情或行為
指人因憤怒、受挫等情緒表現出極端的兇暴和殘暴。例如:
《後漢紀·順帝紀下》提到“嬰雖為大賊,起于狂暴”,描述人物性格的兇殘;現代例句如茅盾《子夜》中“狂暴和惡意得到滿足發洩的對象”。
形容自然現象
表示事物具有強烈、猛烈的特性。例如:
唐代韓偓《荷花》詩中的“狂暴是秋風”,以及楊朔《風暴》中“狂暴的大風猛然撲來”。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證或例句,可參考《後漢紀》《宋書》等文獻來源。
《狂暴》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一種極端的情緒或行為表現。它指的是非常激烈、狂亂、失控的狀态,通常伴隨着強烈的憤怒、暴力、或不可預測的行為。
《狂暴》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犬部首,右邊是日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狂暴》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古代漢字的常用詞彙之一。繁體字“狂暴”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狂的寫法類似于現在的寫法,由犬和犬旁組成。而暴的古代寫法中,由日和犬旁組成,犬旁在上方稍微彎曲。
1. 他的行為異常狂暴,完全失去了理智。
2. 暴力遊戲容易引發年輕人的狂暴行為。
3. 這個城市正在經曆一波狂暴的抗議浪潮。
組詞:狂躁、狂野、狂風暴雨
近義詞:憤怒、暴怒、暴戾
反義詞:平靜、溫和、溫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