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匹馬丘牛的意思、匹馬丘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匹馬丘牛的解釋

春秋 時 魯國 交納田賦,規定每丘出戎馬一匹,牛三頭,謂之“匹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 孔穎達 疏:“《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匹馬丘牛”是春秋時期魯國實行的一種田賦制度,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每丘(行政單位)需繳納一匹戰馬和三頭牛,作為軍備物資的征收标準。該制度出自《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的記載,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引用《司馬法》進一步說明:“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

曆史背景

  1. 行政單位“丘”的規模
    根據《司馬法》記載,古代以“丘”為基層單位,1丘=16井(1井=9夫,1夫=100畝),約合現代16平方裡範圍。
  2. 軍事賦稅性質
    該制度屬于魯國為增強軍力推行的改革,要求每丘提供戰馬和牛,可能用于戰車、運輸或糧草保障。

相關延伸

《孫子兵法·作戰篇》提到“丘牛大車”,指用丘為單位征收的牛車,側面印證了此類制度的軍事用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匹馬丘牛》

《匹馬丘牛》是一個成語,其意思是形容人或物之多,數量衆多,非常繁盛。此成語共包含四個字,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1. 匹:部首:匚;筆畫:4
  2. 馬:部首:馬;筆畫:3
  3. 丘:部首:一;筆畫:5
  4. 牛:部首:牛;筆畫:4

《匹馬丘牛》這個成語的來源并不清楚,但可以看出它是由四個字組合而成的。其中,“匹”指的是馬匹,表示數量;“馬”表示馬;“丘”表示丘陵;“牛”表示牛。這四個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繪了人或物的數量衆多,非常繁盛的景象。

《匹馬丘牛》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改變。所以在繁體字中依然是“匹馬丘牛”。隻是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些差異,但具體《匹馬丘牛》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并沒有詳細的記錄。

以下是一些關于《匹馬丘牛》的例句:

  1. 這個城市的人口真是《匹馬丘牛》,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2. 他生意興隆,門庭若市,可謂是《匹馬丘牛》。
  3. 這家公司的銷售額連續幾年都在翻倍增長,業務量可謂是《匹馬丘牛》。

組詞:匹馬、驅馬前進、丘陵、牛市。

近義詞:浩如煙海、人山人海、擁堵不堪。

反義詞:寥寥無幾、稀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