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若的意思、穆若的詳細解釋
穆若的解釋
和美貌。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頌者所以遊揚德業,襃讚成功。 吉甫 有穆若之談, 季子 有至矣之歎。” 宋 王禹偁 《送張詠序》:“波映 鸚洲 ,煙藏 鶴樓 。白雲芳草,思古悠悠。堂有鳴琴,足以振穆若之風;樽有醇醪,足以養浩然之氣。”
詞語分解
- 穆的解釋 穆 ù 溫和;穆清(a.清平;b.指上天)。穆如清風。 恭敬:嚴肅:肅穆。靜穆。 古同“默”,沉默。 古代宗廟次序,父居右為“昭”,子居左為“穆”。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若的解釋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你,汝:若輩。“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約計:若幹(乶 )。若許。 此,如此:“以
專業解析
“穆若”是一個漢語書面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和煦溫潤、端莊恭謹之貌”,多用于形容人的儀态或整體氛圍。《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溫和美好貌”,《古代漢語詞典》則注為“和諧、肅穆之态”。該詞由“穆”與“若”組合而成:
-
詞義構成
- “穆”本義為莊嚴肅敬,《說文解字》釋作“禾之赤苗,引申為肅敬”;
- “若”在古漢語中表“順、如”的比拟義,二者結合後形成“既端莊又溫和”的複合意象。
-
文學用法
常見于古典文獻描述人物風姿,如《宋書·王弘傳》“穆若清風”形容君子溫潤氣度。現代多用于書面贊語,如“神采穆若”“穆若高秋”等表達。
-
語境特征
該詞具有褒揚性與典雅性,多出現于禮儀場合描寫、人物品評或詩文創作中,如清代方苞《聖主親征漠北頌》“穆若昊天,廓清氛濁”。
主要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穆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和美貌,多用于形容人的氣質或文風。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溫和、美好、莊重的樣貌或氛圍,常與“風”“談”等詞搭配,如“穆若之風”形容文風典雅,或“穆若之談”指言辭和美的交流。
- 語源:出自南朝梁代蕭統的《文選序》:“吉甫有穆若之談”,以及宋代王禹偁《送張詠序》中“振穆若之風”,均用于贊頌德行或文采的雅正。
2.單字拆解
- 穆:本義為恭敬、肅穆,引申為和暢、美好,如“穆如清風”(《詩經》)。
- 若:此處作形容詞後綴,表狀态,類似“然”,如“沃若”(潤澤貌)、“翩若”(輕盈貌)。
3.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古典詩文,形容人物風姿、文風或自然景緻的和諧美,如“白雲芳草,思古悠悠”的意境。
- 姓名寓意:現代偶用于人名,“穆”取莊重、溫和之義,“若”表虛詞化修飾,整體寓意謙和文雅。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雍容、溫雅、肅穆。
- 反義詞:粗鄙、輕浮、躁動。
“穆若”一詞承載古典審美,強調内外兼修的美感,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王禹偁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報請拔山軍擘錢層樓沖風破浪出粗大半天丹箓電廠癫癫癡癡電轉谛視服汙根苗革容鬲塞灌地函和何獨黑肌畫壁華嚴剨剨建定寖迷舊事冀望眷望狂喊狂孽枯楊狼主沴怪六臝羅騎濾色鏡闾室明約侬輩憑覽普屯山阻沙蓬身世衰次霜夜順媚說法台肆宇坦床貪贓壞法陶家菊痛察察霧縷誤碼率相下閑住枵如諧結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