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辭的意思、奮辭的詳細解釋
奮辭的解釋
(1).大話,誇大不實之詞。《戰國策·魏策一》:“且夫從人多奮辭而寡可信。” 鮑彪 注:“猶大言。”
(2).慷慨陳詞。 三國 魏 嵇康 《明膽論》:“陳義奮辭,膽氣淩雲。”
詞語分解
- 奮的解釋 奮 (奮) è 鳥張開并振動翅膀:奮飛。奮翅。 振作,鼓勁,振動:奮起。奮力。奮勇。奮不顧身。振奮。勤奮。興奮。 提起,舉起:奮臂。奮袂(舉袖,形容奮發的樣子)。奮筆疾書。 筆畫數:; 部首:大;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網絡擴展解釋
“奮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核心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基本釋義
-
誇大不實之詞(貶義)
指不切實際的誇張言論或大話。這一釋義源自《戰國策·魏策一》中“且夫從人多奮辭而寡可信”,鮑彪注釋為“猶大言”。例如縱橫家遊說時可能使用誇張言辭以說服他人。
-
慷慨激昂的陳詞(褒義)
指充滿激情與鬥志的言辭,如三國嵇康《明膽論》中“陳義奮辭,膽氣淩雲”,形容通過激昂語言鼓舞士氣。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 曆史文獻:多見于先秦策論或魏晉文章,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褒貶。例如《戰國策》中多指縱橫家的誇大言辭,而嵇康則用于褒揚膽識。
- 現代用法:較少單獨使用,若出現一般取“激勵言辭”的引申義,但需注意古典語境與現代理解的差異。
三、詞源與結構
- “奮”本義為鳥振翅高飛,引申為振奮、奮發;“辭”指言辭。組合後既可指浮誇之言,亦可指激勵之語,語義隨語境變化。
建議在解讀古文時優先參考《戰國策》《嵇康集》等原典用例,避免脫離語境誤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奮辭(fèn cí)是指激動、積極向上的言辭或詞句,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 拆分部首和筆畫:奮辭的拆分部首為⺾(乚),總共有8個筆畫。
- 來源:奮辭一詞最早出現在《魏書·吳均傳》中,用以形容吳均的文風振奮慷慨,鼓舞人心。
- 繁體:奮辭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稍有不同,但奮辭在古代的書寫形式與現代差别不大。
- 例句:他用奮辭激勵了全場觀衆。
- 組詞:奮發、奮進、辭章、辭令等。
- 近義詞:慷慨陳詞、有聲有色的言辭、鼓舞人心的詞句等。
- 反義詞:腐朽之詞、低迷的言辭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再次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