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衰老。 南朝 宋 鮑照 《從拜陵登京岘》詩:“衰賤謝遠願,疲老還舊邦。”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
(2).困倦勞頓。《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四年》:“吾兵疲老, 世充 凴守堅城,未易猝拔。”
“疲老”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衰老
指身體或精神因年齡增長而衰弱。例如:
困倦勞頓
形容因過度勞累或長期壓力導緻的疲倦狀态。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均圍繞“衰弱”和“勞累”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具體指向。
疲老是一個成語,形容人非常疲倦、精疲力竭的狀态。
疒(疔字旁)+ 老(耂字旁)。
疲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射義》:“若疲老,應遠以神,豈唯精神然。”意思是在射箭時,如果感到勞累疲倦,應該遠離以保持專注。後來,這個成語擴展到形容人精疲力竭的狀态。
疲老(疲勞)。
疲老的古時候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他因長時間工作而疲老不堪。
疲憊、疲倦、老态龍鐘。
精疲力竭、疲憊不堪。
精力充沛、精神煥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