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粟的意思、積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粟的解釋

(1).謂貯存谷物。《戰國策·秦策四》:“無把銚推耨之勢,而有積粟之實,此有其實而無其名者也。” 唐 韓愈 《烏氏廟碑銘》:“積粟厲兵,出入耕戰。” 宋 範仲淹 《上攻守二策狀·議守》:“數年之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明 張居正 《辛未會試程策·第二問》:“清句數矣,乏伍猶故也;積粟課矣,空廩猶故也。”

(2).指貯存起來的谷物。《韓非子·十過》:“城郭不治,倉無積粟,府無儲錢,庫無甲兵,邑無守具。”《史記·李斯列傳》:“ 斯 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漢書·霍去病傳》:“至 窴顔山 趙信城 ,得 匈奴 積粟食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積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用法:指“貯存谷物”。例如《戰國策·秦策四》提到“有積粟之實”,即強調儲備糧食的實際意義。
  2. 名詞用法:指“貯存起來的谷物”。如《史記·李斯列傳》中描述倉中鼠“食積粟”,直接指向存儲的糧食。

二、曆史背景與應用

三、典型例句

  1. “洛口倉多積粟,去都百裡有馀”(《查字典》引例),強調糧倉儲備的地理優勢。
  2. “城郭不治,倉無積粟”(《韓非子·十過》),說明積粟不足的危害。

四、總結

“積粟”既指儲備糧食的行為,也指儲備的糧食本身,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與國家治理、軍事策略相關。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戰國策》《史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粟的意思

積粟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儲存稻谷、谷子等谷物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積粟的拆分部首是禾,禾表示與農業相關的意義。積的筆畫是私字底加一點,粟的筆畫是三個。

來源

積粟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人們将豐收的谷物儲存起來,以備将來使用。

繁體字

積粟的繁體字為積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積字的形狀是禾字下面加上八字,粟字是三個點相連的形狀。

例句

農民在豐收的季節将谷物積粟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組詞

積谷、積累、粟米、粟子

近義詞

積存、貯存、儲備

反義詞

耗盡、消耗、耗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