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贈的意思、漕贈的詳細解釋
漕贈的解釋
亦稱“ 漕截 ”。舊時指于征收漕糧正稅外所加收的贈貼。《清會典事例·戶部·贈貼銀米》:“各省漕糧,舊係軍民交兌,運軍需索,多為民累。後改為官收官兌,因酌定贈貼,隨漕徵給。各省名目不同,多寡不一。 山東 、 河南 謂之潤耗, 江蘇 、 安徽 謂之漕贈, 浙江 謂之漕截。”
詞語分解
- 漕的解釋 漕 á 利用水道轉運糧食: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漕糧。漕河。漕渠。漕船。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贈的解釋 贈 (贈) è 把東西無代價地送給别人:贈與。贈禮。贈言。贈序(送别的文章)。贈别。贈送。回贈。 古代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及其親屬加封:追贈。 驅除:以贈惡夢。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漕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演變來理解:
一、曆史稅收術語(主流解釋)
含義:指古代在征收漕糧正稅之外附加的贈貼費用,屬于地方財政的補充形式。
- 背景:明清時期,漕糧通過水路(漕運)運輸至京城,過程中會産生損耗和管理成本,因此地方政府在正稅外征收額外費用,稱為“漕贈”或“漕截”。
- 地區差異:不同地區名稱不同,如山東、河南稱“潤耗”,江蘇、安徽稱“漕贈”,浙江稱“漕截”。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含義:比喻以物資或財富捐贈國家或他人,表達奉獻精神。
- 構成:“漕”指水運物資,“贈”指捐贈。
- 典故:源自漢代官員鄧析捐糧助國的故事,後引申為褒揚貢獻行為。
使用建議
- 學術/曆史文獻:優先采用稅收術語解釋,需結合具體朝代政策分析。
- 文學/口語場景:可借用其比喻義,但需注意語境是否適配。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會典事例》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漕贈》是一種漢字詞語,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信息:
意思:《漕贈》來自于古代中國,是指給予度量衡的公式,用來衡量貨物的載運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漕贈》這個詞包含了水部和貝部兩個部首,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漕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見于《清史稿·兵部七》。
繁體:《漕贈》的繁體字保持不變,仍然是「漕贈」。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漕贈」可以寫作「漕贈」。
例句:我給予他一個漕贈,他可以用來衡量他的貨物載運能力。
組詞:與《漕贈》相關的組詞有「漕運」、「贈予」等,它們與《漕贈》有着相似或衍生的意思。
近義詞:與《漕贈》相近義的詞語有「賜予」、「給予」等,它們表示相似的意義。
反義詞:與《漕贈》相反義的詞語可能是「剝奪」、「收回」等,它們表示相反的意義。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