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時的意思、得時的詳細解釋
得時的解釋
(1).獲得時機。《國語·越語下》:“得時不成,反受其殃。”《後漢書·馮衍傳上》:“且 衍 聞之,得時無怠。”
(2).順應天時;適合時令。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宋 曾鞏 《桐樹》詩:“得時花葉鮮,照影清泉助。”
(3).遇合機緣;行時走運。 唐 李涉 《六歎》詩序:“清江、白雲、孤山、遠嶼,皆得時之人吟詠性情耳。” 宋 範仲淹 《四德說》:“夫亨者……於人為得時茂勳,於國為聖賢相遇。”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四》:“ 錢文通 ……曾在内學堂教書, 懷恩 太監出其門下,後 恩 得時,遂援引以至要路。”《白雪遺音·馬頭調·窩娼》:“得時的二爺們把帖換,威風凜嚴。”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時的解釋 時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曆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現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時宜。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一年
網絡擴展解釋
“得時”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é sh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涵蓋哲學、文學及日常應用場景:
一、核心含義
-
抓住時機,獲得機遇
指在恰當的時機采取行動,強調主動把握機會的重要性。如《國語·越語下》提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說明錯失良機會招緻災禍。
-
順應天時,合乎時令
強調遵循自然規律或社會趨勢。例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善萬物之得時”,贊美萬物因順應時節而生機勃勃。
-
行時走運,機緣遇合
指因時機契合而獲得成功或好運。如唐代李涉提到“得時之人吟詠性情”,形容人在時運順遂時的狀态。
二、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常用于詩詞、散文中,如宋代曾鞏的《桐樹》詩“得時花葉鮮”,借植物生長喻時機的重要性。
- 人生哲理:強調“時運”與“努力”的結合,如《列子·說符》中“凡得時者昌,失時則亡”。
- 日常語境:多用于勸誡他人把握機會,如“得時無怠”(《後漢書》)提醒人切勿懈怠。
三、相關詞彙
- 近義詞:趁勢、逢時、應時
- 反義詞:失時、背運、違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用例(如《國語》《歸去來兮辭》等),可參考、4、7、8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時(得+時)一詞起源于漢語,意為把握時機、抓住時機。它的部首是「彳」和「日」,部首「彳」表示行走,「日」表示時間。它的筆畫數目是6。
關于「得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可以寫成「得時」。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得時」沒有太多變化,基本保持現代的寫法形式。
以下是關于「得時」的一些例句:
1. 他很懂得時機,抓住了最好的機會。
2. 要成功,必須要學會得時,不要錯過任何一個機會。
一些與「得時」相關的詞彙:
1. 把握時機、抓住時機、抓緊時間
2. 錯過時機、失去機會、不合時宜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隨時向我提問,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