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卷的意思、披卷的詳細解釋
披卷的解釋
[read] 打開書卷,指看書
詳細解釋
開卷,讀書。《宋書·後妃傳·孝武文穆王皇後》:“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晝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與此長乖。” 宋 陸遊 《縱筆》詩之三:“歸從冊府猶披卷,了卻官書更賦詩。” 清 沃田居士 《<海鷗小譜>跋》:“披卷纏6*綿,如入柔鄉。”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三章:“否則寒舍東西詩集不少,亦可挑燈披卷。”
詞語分解
- 披的解釋 披 ī 覆蓋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穿戴:披挂。披甲。 打開,散開:披襟。披閱。披露(發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劈開,裂開:竹竿披了。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卷的解釋 卷 à 可以舒展和彎轉成圓筒形的書畫:長卷。畫卷。手卷。 書籍的冊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書十萬卷。卷帙(書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裝起來稱“帙”,即書套。現一般指書籍)。 考試用的紙:試卷。 機關裡分類彙存的檔案、文件:案卷。 舒 卷 (捲) ǎ 把東西彎轉裹成圓筒形:卷尺。卷簾子。 裹挾帶動:卷入。卷揚。 彎轉裹成筒形的東西:煙卷兒。紙卷兒。 舒 筆畫數:; 部首:厄;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披卷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披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ī juàn,字面意思為“打開書卷”,引申為閱讀書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指打開書卷并閱讀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沉浸于書籍的狀态。
- 古籍例證:
- 《宋書·後妃傳》提到“晝拱袂而披卷”,描繪白天專心讀書的場景。
- 宋代陸遊《縱筆》詩:“歸從冊府猶披卷”,表現讀書不倦的态度。
用法與語境
- 文學描述:多用于詩文,如清代《海鷗小譜》中“披卷纏綿,如入柔鄉”,形容讀書時的細膩感受。
- 現代引申:部分資料(如)提到“公開宣布事物”的引申義,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與特定語境相關,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注意點
- 發音:部分來源(如)标注為“pī juǎn”,但權威典籍及主流詞典(漢典、滬江等)均采用“juàn”的讀音。
- 與“開卷”區别:兩者均指讀書,但“披卷”更強調動作(展卷閱讀),而“開卷”可泛指讀書或考試形式(如“開卷考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宋書》、陸遊詩詞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卷》的意思
《披卷》是一個詞語,表示展開或打開卷軸、卷冊或文件進行閱讀或查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卷》的部首是手部(扌)和卷部(卩),共有11畫。
來源
《披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書制度。在古代,文書通常都是用卷軸的形式保存的。當人們需要查閱卷軸上的内容時,就需要将其展開或打開,這個動作是披卷。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演化為表示閱讀或查看文件的一種行為。
繁體
《披卷》的繁體字是「披卷」,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書的記載,古時候《披卷》的寫法為「披卷」,并未有較大變化。
例句
1. 他披卷一看,心中頓時明白了。
2. 每次我拜讀這些古老的披卷,都感受到了深厚的曆史底蘊。
組詞
披閱、披讀、展卷、翻卷
近義詞
展開、翻開、翻閱、閱讀
反義詞
卷起、卷縮、合卷、封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