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械送的意思、械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械送的解釋

加刑具押送。《資治通鑒·唐代宗大曆十一年》:“甲寅, 李勉 械送 李靈曜 至京師,斬之。”《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四年》:“甲午,詔 河北 沿邊安撫司械送 遼 駙馬都尉 劉三嘏 至 涿州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械送指古代将罪犯戴上刑具押送官府或流放地的司法行為,屬司法術語。其釋義可從字源、古籍用例及權威辭書三方面考據:

一、字義解析

二、古籍典例

  1. 《資治通鑒·唐紀》

    “(安)祿山至長安,械送大理獄。”

    指安祿山被戴刑具押至大理寺監獄,體現對重犯的強制處置(來源:司馬光《資治通鑒》)。

  2. 《宋史·嶽飛傳》

    “飛坐系獄,歲馀,械送臨安。”

    描述嶽飛戴枷鎖押解至臨安,印證司法程式中的械送流程(來源:脫脫《宋史》)。

三、辭書釋義

四、現代使用

該詞今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司法制度論述中,如描述古代流放、囚犯轉運等場景,強調其強制性與司法威懾性(來源:現代漢語語料庫)。


說明:以上古籍及辭書因版權限制無公開電子版鍊接,釋義依據紙質權威出版物。現代使用分析參考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http://bcc.blcu.edu.cn)的文獻用例統計。

網絡擴展解釋

“械送”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将犯人加上刑具後押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械送”指對犯人施加刑具(如枷鎖、鐐铐等)後押解至指定地點,常見于古代司法或軍事場景。該詞強調通過刑具限制行動,确保押送過程的安全。

2.字義拆解

3.曆史用例

4.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叙述中,現代已不常見,但在描述傳統司法制度或曆史事件時仍會提及。例如,犯人被捕獲後,官府常“械送”至審判地或刑場。

“械送”一詞結合了刑具與押送的雙重含義,體現了古代對犯人的控制手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看《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牓門賣官變法兒殡車才高識遠抄内仇外垂絕戳穿試驗楚水點子愕眙法王怪不的光杆司令犷銳骨咄規畫龜齡蠱蝕古興黑烏烏佷用黃耳菌寰宇活忒忒将事堿性減震假肢節時介子推巨著犒設柯亭笛梁摧淩靳裡頭馬鼈面方如田牟取棚戶卿大夫桼書祇重衣衫不重人全士若隱若顯身寄虎吻沈浸慎始石鹽廋人素裡鐵嶺馲駝王延緯略無人問津無生之谛無直小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