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納的意思、起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納的解釋

交納。《元典章·戶部六·鈔》:“各路平準行用庫元關鈔、本買到金銀、倒下昏鈔并工墨息錢,不見起納,誠恐埋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起納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開始征收或繳納(錢糧、賦稅等)”,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曆史文獻語境。該詞由“起”(開始、發起)與“納”(繳納、收納)兩個語素構成,常見于明清時期稅賦制度相關的記載。

從詞源學分析,“起納”屬于古代行政術語,例如《明史·食貨志》中記載“漕糧起納之期,夏稅以六月,秋糧以十月”,此處指漕糧征收的時間節點。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錢谷部》亦提及“凡地丁銀兩,俱限二月起納”,強調賦稅繳納的起始時間規定。

值得注意的語義延伸現象包括:

  1. 地域性差異:不同朝代對“起納”有具體實施細則,如明代部分地區将“起納”與“存留”作為稅賦分配的兩大類别(參考《萬曆會計錄》);
  2. 文書格式:古代稅票常用“某年某月起納”作為固定格式用語,體現其公文屬性(據《中國曆代契約粹編》考證)。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籍整理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可查閱中華書局《中國古代賦稅史料輯要》或《明清賦役全書》等專業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起納”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綜合解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釋義:

一、交納(財務相關)

根據權威性較高的漢典()及多個文獻記載,“起納”指繳納財物或稅款,常見于古代官方語境。例如:

二、虛心接受(成語釋義)

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起初接受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保持謙虛态度”,分解為“起”(起初)和“納”(接受)。但此釋義在其他權威典籍中未明确提及,可能屬于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

補充說明

“納”字本身含義豐富,包括接受、收藏、繳納等()。在“起納”中,“納”更偏向“繳納”義項,與財務行為關聯密切。

建議:若用于古文或曆史文獻解讀,優先采用“交納”釋義;若涉及現代語境中的謙虛态度,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辯雪步步緊逼蟾蜍坑挫傷蜑船打跧雕蟲薄技鼎路都麗短後衣頓服屙尿反意豐淳輔襯福物服澤高德高腔罣罦河泊所賀辭恒俗轟打候馬賤辰匠役景光俊遠喀雜空戰潰決楞家夥略有量枘制鑿籬槿犁掃買爵販官木頭木腦噴吐片記乾谿台騎從青幟侵近起跑如堕五裡霧中睿化散衆上納狩嶽巡方贖價稣活投托土壤污染萬石晩秋诿諈吳坂細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