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闆帳錢的意思、闆帳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闆帳錢的解釋

南宋 時官府進行貪污勒索的一種名目。《宋史·食貨志下一》:“又有所謂闆帳錢者,亦軍興後所創也。如輸米則增收耗剩,交錢帛則多收糜費,幸富人之犯法而重其罰,恣胥吏之受賕而課其入……他如此類,不可徧舉。”亦省稱“ 闆帳 ”。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劄子》:“大抵經總制錢為州之害,月樁、闆帳為縣之害。” 宋 葉適 《朝議大夫蔣公墓志銘》:“ 江 東白收闆帳, 湖 南倍折冬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闆帳錢”(亦稱“版帳錢”)是南宋時期出現的一種苛捐雜稅,主要用于籌措軍費,但實際執行中演變為官吏貪污勒索的手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性質
    闆帳錢是南宋官府以籌措軍費為名,在東南沿海港口征收的稅項。起初稅率為“百取其十”(即10%),但逐漸演變為無孔不入的苛斂名目,成為地方官吏盤剝百姓的工具。

  2. 征收方式
    其征收範圍廣泛且手段嚴苛,包括:

    • 巧立名目:如輸米時增收“耗剩”(損耗附加),交錢帛時多收“糜費”(手續雜費);
    • 濫用刑罰:重罰富人犯法案件,縱容胥吏受賄并以此作為征稅來源;
    • 強占財産:如沒收逃亡僧侶、絕戶的財産,強制征收廢棄田産等。
  3. 社會影響
    該稅導緻民怨沸騰,史載“經總制錢為州之害,月樁、闆帳為縣之害”。朝廷隨意攤派給州縣,州縣則轉嫁于百姓,形成層層剝削的惡性循環。

  4. 曆史評價
    闆帳錢被視為南宋財政制度腐敗的典型,反映當時官僚系統借稅斂財的亂象。《宋史·食貨志》等多部史書均記載其危害,認為其“不可遍舉”。

注:部分文獻将“闆帳錢”與“版帳錢”視為同一稅項,但後者更側重其軍用稅屬性。如需完整史料,可參考《宋史》及宋代文人葉適的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闆帳錢》的意思

《闆帳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賬目精細嚴密,一目了然。常用來形容做賬務清晰有條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闆帳錢》這個成語的拆分為:
- 闆:木偏旁,意為木闆
- 帳:巾偏旁,意為布帳
- 錢:金偏旁,意為金錢

這個成語分别由3個部首和17個總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闆帳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陸賈傳》中,形容陸賈細心經營財務。在古代,賬目都是用木闆記錄的,因此稱之為“闆帳”。後來發展演變成現在的成語。

繁體字為《闆帳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區别。在古時候,《闆帳錢》成語的寫法為:
- 闆:橫折橫折撇豎
- 帳:橫豎橫撇撇捺
- 錢:金左橫豎橫撇撇捺

例句

這個成語可以用于以下例句:
1. 他經營得很不錯,賬目清晰,真是一副《闆帳錢》。
2. 他的財務管理能力非常強,每筆賬都能記得清清楚楚,真是個《闆帳錢》。
3. 這家公司的財務部門整理賬目非常細緻,幾乎可以用《闆帳錢》來形容。

組詞

與《闆帳錢》意思相關的組詞有:
- 管賬
- 詳述
- 財務明細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 詳盡無遺
- 一清二楚
- 明明白白

反義詞:
- 混亂
- 漫不經心
- 莫名其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