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被發纓冠的意思、被發纓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被發纓冠的解釋

披發散纓。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鬭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嚴複 《救亡決論》:“此種舉動,豈 英 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項德澤,不然,何被髮纓冠如此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被發纓冠”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ī fà yīng guān(注意“被”通“披”,讀作pī),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形容因情況緊急而匆忙行動,來不及整理頭發和帽帶。多指急于救助他人時的慌亂狀态。
示例:

嚴複《救亡決論》:“此種舉動,豈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項德澤,不然,何被發纓冠如此耶?”


2.出處與典故

源自《孟子·離婁下》:

“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意為:若同室之人争鬥,即使披頭散發、帽帶未系也應立即去制止。


3.結構與用法


4.引申意義

強調對他人的急迫救助之心,而非字面的儀容不整。孟子用此比喻即使儀态失當,也應優先救人,體現儒家“仁”的思想。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被發纓冠的意思

被發纓冠是一個成語,形容人的地位高、官職尊貴。

拆分部首和筆畫

被發纓冠的拆分部首是衣部、尤部和冠部,其中“被”是由“衣”組成,“發”是由“尤”組成,“纓”是由“衣”和“尤”組成,“冠”是由“冠”部組成。

被發纓冠的筆畫數分别為10畫、4畫、15畫、9畫。

來源和繁體

被發纓冠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古時候,官員會佩戴華麗的冠帽,其中尤以纓冠最為崇高殊貴。因此,被發纓冠就成為了高官顯貴的象征。

在繁體字中,被發纓冠的寫法為「被髮纓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被發纓冠可以寫作「被髮纓冠」或「被髮縈冠」。

例句

他因為在國家的重要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終于被發纓冠。

隻有在朝廷内居高位的官員才有資格佩戴被發纓冠。

相關詞語

近義詞:官銜顯貴、地位尊崇、威嚴莊重

反義詞:平民、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