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踬的意思、頓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踬的解釋

[tumble;fall] 跌倒;比喻事情不順利

詳細解釋

(1).颠仆,行路颠蹶。 漢 焦贛 《易林·小過之剝》:“登高斬木,頓躓蹈險。車傾馬疲,叔伯嗟噓。”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立招提精舍》詩:“四城有頓躓,三世無極已。”

(2).困厄;艱難。《三國志·魏志·裴潛傳》“ 秀 ( 裴秀 ), 鹹熙 中為尚書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始 李義 以直道推誠於人,故于時 陳羣 等與之齊好。雖無他材力,而終仕進不頓躓。”《晉書·杜夷傳》:“徵士 杜君 德懋行潔,高尚其志,頃流離道路,聞其頓躓,刺史忝任,不能崇飾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艱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韋莊》:“ 莊 早嘗寇亂,間關頓躓,攜家來 越中 ,弟妹散居諸郡。”

(3).猶折辱。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谏》:“ 魏王 秦 有寵於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輕 魏王 ,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讓之,曰:‘ 隋文 時,三品以下皆為諸王所頓躓,彼豈非天子兒耶?朕但不聽諸子縱橫耳!聞三品以上皆輕之,我若縱之,豈不能折辱公輩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踬(dùn zhì)是漢語中的一個書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本義:絆倒跌倒

    指行走時因受阻或絆到障礙物而跌倒,強調動作的突然受阻與失衡狀态。

    例證:

    《後漢書·馮衍傳》有“頓踬而不可振”之句,形象描繪了受挫跌倒後難以起身的困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

    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2. 引申義:困頓受挫

    比喻人在人生、事業或仕途中遭遇挫折、陷入困境,強調境遇的艱難與停滞。

    例證:

    《晉書·杜預傳》載“兵馬頓踬,人懷危懼”,描述軍隊受挫時士氣低落的局面。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參考:國學大師古籍庫(檢索“頓踬”例句)


綜合釋義:

“頓踬”原指物理上的跌倒(如《說文解字注》:“頓,下首也;踬,跲也”),後擴展至抽象層面的困頓失意。其文言色彩濃厚,多用于描述突發性挫折或持續性逆境,常見于史書與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但仍保留于成語(如“颠頓踬仆”)及學術性文本中。

權威依據: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說文解字注》,古籍例證源自《二十四史》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頓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ùn zhì,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跌倒或行路颠蹶
    指身體失去平衡而摔倒,或形容行路艱難。例如《易林·小過之剝》中的“登高斬木,頓躓蹈險”。

  2. 比喻事情不順利
    引申為遇到阻礙或挫折,如提到的“比喻事情不順利”。


二、詳細義項

  1. 困厄、艱難
    多用于描述人生境遇的困頓,如《三國志·魏志·裴潛傳》中“終仕進不頓躓”,指仕途未受阻礙。

  2. 折辱
    在特定語境下可表示受挫或蒙羞,如宋代孔平仲《續世說·直谏》中“為諸王所頓躓”。


三、注意事項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避免混淆字形或發音相近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柏招賓戚币器博魚財門持鉢詞翰打麼诃黨莽啗嚼丹豔得空動搈都憲方帳鳏寡關僥侯服玉食後臉兒毀缺減刑甲蔬戒速敬事荊文璧金絲草九終朗嘯連陰俚淺立石起柳亂下風飑昴靈牛腹書偏聽蒲帆七短八長傾腸倒肚蛷螋權枉阒靜驅擁塞别商務辦事處上夜身後蕭條神母夜號疼顧銅煉土煙往常文君司馬無個烏金搨瑕點狎練詳委相形銜勇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