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被发缨冠的意思、被发缨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被发缨冠的解释

披发散缨。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鬭者,救之;虽被髮缨冠而救之,可也。” 严复 《救亡决论》:“此种举动,岂 英 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项德泽,不然,何被髮缨冠如此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被发缨冠”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ī fà yīng guān(注意“被”通“披”,读作pī),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形容因情况紧急而匆忙行动,来不及整理头发和帽带。多指急于救助他人时的慌乱状态。
示例:

严复《救亡决论》:“此种举动,岂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项德泽,不然,何被发缨冠如此耶?”


2.出处与典故

源自《孟子·离娄下》: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意为:若同室之人争斗,即使披头散发、帽带未系也应立即去制止。


3.结构与用法


4.引申意义

强调对他人的急迫救助之心,而非字面的仪容不整。孟子用此比喻即使仪态失当,也应优先救人,体现儒家“仁”的思想。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被发缨冠的意思

被发缨冠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地位高、官职尊贵。

拆分部首和笔画

被发缨冠的拆分部首是衣部、尤部和冠部,其中“被”是由“衣”组成,“发”是由“尤”组成,“缨”是由“衣”和“尤”组成,“冠”是由“冠”部组成。

被发缨冠的笔画数分别为10画、4画、15画、9画。

来源和繁体

被发缨冠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古时候,官员会佩戴华丽的冠帽,其中尤以缨冠最为崇高殊贵。因此,被发缨冠就成为了高官显贵的象征。

在繁体字中,被发缨冠的写法为「被髮纓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被发缨冠可以写作「被髮纓冠」或「被髮縈冠」。

例句

他因为在国家的重要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终于被发缨冠。

只有在朝廷内居高位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被发缨冠。

相关词语

近义词:官衔显贵、地位尊崇、威严庄重

反义词:平民、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