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鐵打成的。比喻堅固。 郭小川 《長江邊上“五七”路》詩:“正是為了社會主義的鐵打江山長明不鏽。”
鐵打(tiě dǎ)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形容詞性短語,其核心含義指像鐵鍛造而成一樣堅固、不可摧毀或永恒不變,多用于比喻事物具有極強的穩定性或持久性。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其釋義與用法:
字面引申義
指以鐵為材料鍛造而成,強調物理屬性的堅硬牢固。
例證:鐵打的器具不易變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比喻義
形容事物性質穩固不變,難以動搖或破壞。
例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強調持久性
常修飾抽象概念(如關系、制度)或具象事物(如建築、身體),突出其經久耐用。
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比喻組織架構穩定,而成員流動頻繁。
強化不可變性
與“流水”“浮雲”等短暫意象對舉,反襯其永恒特質。
例:“鐵打的事實”指無可辯駁的客觀現實。(《新華成語詞典》)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新華成語詞典(第2版)[M]. 商務印書館, 2015.
“鋼鐵”側重材質強度(如“鋼鐵意志”),而“鐵打”更突出整體結構的穩固性及曆時性。
例:“鐵打的交情”強調友誼曆經考驗,非“鋼鐵的交情”。(《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來源: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該詞根植于中國傳統手工業文明,以“鐵”的物理特性映射對恒常性的推崇,常見于諺語、文學及政治語境,承載對穩定性與韌性的價值認同。如古典小說《水浒傳》中“鐵打的漢子”形容人物意志剛強,成為文化符號化表達。
來源:劉潔修.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M]. 商務印書館, 1989.
“鐵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用鐵打成的”,常用來比喻事物極其堅固、穩定或人的性格堅定不移。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詞典類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
别愁璧泉簿伍材茂行潔搽脂抹粉塵意笞責寵贈寸兵尺鐵打耳喑丹魃登谷吊卷短丑馮媛高超歌工亘古通今根譜國際聯盟亨途侯度花選虎戟家甲迦羅沙曳簡緩兼攝金箍金瓊空勞老鸹翎冷冰冰離魂女陵尚流戶六羽祿豢駡陣梅内勞斯定理鳴鐘鼓皿器拍密敲棋齊冠求間瑞氣深間神穎射蝨侍賴時陽樹兵說诨經談言微中痰症體型無名火瞎子斷匾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