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禮節容儀足以示範于人。 唐 劉禹錫 《唐故監察禦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碑》:“故夫人於盛宗禮範可法。” 明 李東陽 《送李士常》詩:“閨庭巡禮範,伯仲同馨芳。”
“禮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禮節容儀足以示範于人”,強調通過禮儀規範展現對他人的示範作用。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禮範”融合了“禮”的規範性與“範”的示範性,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通過禮儀教化樹立榜樣的傳統觀念。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典籍等來源。
《禮範》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禮》指的是古代的一種社會行為準則,是指人們在社交場合中的禮節以及表達敬意;《範》則表示模範、榜樣的意思。因此,《禮範》可以理解為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所追求的模範行為準則。
《禮範》的部首是禾(he2)和艹(cao3)。
《禮》的部首是示(shi4),它有4畫。
《範》的部首是艸(cao3),它有9畫。
《禮範》這個詞的來源很古老,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其中禮儀作為一種準則被高度重視。《禮範》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人們應該遵守的社交禮節和行為準則。
《禮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禮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禮範》的古代寫法為「禮範」,其中「禮」的上方有「礻」字形代表宗教儀式,下方是「豆」字形代表孝敬;「範」的上方是「竹」字形表示篇幅,下方是「采」字形表示範例。這些字形組合在一起形成了《禮範》。
1. 我們應該以《禮範》為準則,遵守社交禮儀。
2. 他的行為合乎《禮範》,備受尊敬。
組詞:禮儀、範例、守則
近義詞:禮節、規範、準則
反義詞:無禮、不端、失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