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酸苦的意思、酸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酸苦的解釋

[bitter] 辛酸痛苦

詳細解釋

(1).酸味和苦味。《後漢書·文苑傳下·劉梁》:“得由和興,失由同起,故以可濟否謂之和,好惡不殊謂之同。《春秋傳》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2).辛酸痛苦。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六:“問:‘鬼何以來?’答曰:‘受使來取君,期盡明日食時。’門生請乞酸苦。” 唐 韓愈 《鳴雁》詩:“風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 巴金 《寒夜》五:“她心平氣和地說,可是聲音裡洩露出來一種極力忍住的酸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酸苦"是漢語中兼具感官體驗與情感表達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味覺本義

    指酸味與苦味交織的滋味,常見于天然食材或藥材,如未成熟果實、黃連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酸和苦的味道混合"(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例如《齊民要術》記載:"柰、林檎不種,但栽之……味酸苦",印證其味覺屬性。

  2. 情感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酸苦"多隱喻生活艱辛或内心悲楚。清代《紅樓夢》甲戌本脂硯齋評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辛酸"即與此互通(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校注本)。現代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寫道:"心裡像塞了團酸苦的棉絮",生動刻畫人物愁緒。

  3. 哲學象征義

    中國傳統文化常以味覺映射人生境界,《黃帝内經》提出"酸苦湧洩為陰"(來源:中醫古籍出版社《黃帝内經素問校注》),将味覺特性與陰陽理論結合。宋代朱熹曾以"讀書如嘗橄榄,初覺酸苦,久乃回甘"比喻治學過程(來源:中華書局《朱子語類》),賦予其辯證哲思。

該詞在當代使用中保留多義性,既可用于描述具體味覺(如"酸苦的檸檬皮"),亦多見于情感表達(如"飽嘗生活的酸苦"),其雙關特性使之成為漢語形象化表達的典型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

“酸苦”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酸味與苦味交織的味覺體驗,常見于食物或藥物描述。如《後漢書》中以羹湯作喻:“酸苦以劑其味”,指通過調和酸苦達到味覺平衡。

  2. 引申含義
    比喻人生境遇的艱辛與精神層面的痛苦,如晉代《搜神記》中“門生請乞酸苦”,描述人面臨困境時的辛酸感受。

二、用法解析

  1. 文學表達
    多用于詩詞與小說中增強情感張力,例如巴金《寒夜》描寫角色心境:“聲音裡洩露出來一種極力忍住的酸苦”,通過味覺詞彙傳遞隱忍的悲苦。

  2. 情感層次
    包含身體痛苦(如韓愈詩句“風霜酸苦稻粱微”形容生存艱難)與心理壓力(如現代語境中形容生活重擔)的雙重維度。

三、語言關聯


提示:該詞在古籍與現代文學中均有高頻使用,若需查看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搜神記》《後漢書》及現當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兒案驗秉公任直殡棺避讓賢路不飽和溶液擦粉塗額慚戁參選朝考琛冊膽囊打雄東事豆餅訛略發倦放射線蜂屯蟻雜風月館粉闱國人牯犀夯硪話料璜台黃圖胡天胡帝犟勁金敦卷棚犒軍考列饋賂兩豆塞耳蝼蟻尚且貪生祿利露朽慢道盲風怪雨模碑摩玩年分拈輕掇重排號霜梨碩士述修鎖廳舉人坦夷體質童馬透悟退藏于密問勞溫毅聞一知二象态鮮鮮消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