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惰的意思、逋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惰的解釋

亦作“ 逋堕 ”。拖延怠惰。《魏書·古陵王羽傳》:“﹝帝﹞謂散騎常侍 元景 曰:‘卿等自任集書,合省逋堕,緻使王言遺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責在於卿。’”《北史·魏紀一·太宗明元帝》:“三月丁丑,詔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貲調縣違者,謫出家財以充,不聽徵發於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逋惰(bū duò)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逃避懈怠、不肯盡力,多用于描述對職責或事務的消極逃避态度。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逋(bū)
    • 本義為逃亡、躲避,引申為拖欠、拖延。
    • 《說文解字》釋:“逋,亡也。”
  2. 惰(duò)
    • 指懈怠、懶散,與“勤”相對。
    • 《廣雅·釋诂》注:“惰,懶也。”

二、詞義解析

逋惰 結合二者,強調因逃避責任而表現出怠惰的行為狀态。

三、用法與語境

該詞屬書面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第三版)
  3.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逋惰”是貶義動詞,強調因逃避責任導緻的消極怠工,需結合具體職責語境理解。其釋義及例證均源自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嚴謹,符合語言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逋惰”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bū duò,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核心解釋
    指拖延怠惰,即既拖延事務又态度懶散。該詞為并列結構,由“逋”(拖延)和“惰”(懶散)組合而成。

  2. 異體寫法
    也寫作“逋堕”,兩者意義相同,常見于古籍中。


二、字詞構成解析


三、古籍用例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1. 《魏書·古陵王羽傳》提到官員因“逋堕”導緻政令延誤,被皇帝問責。
  2. 《北史·魏紀一》記載,官員因“逋惰”未能按時完成賦稅征收,需自出家財抵償。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讨論,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治理逋惰之風”指整頓拖延懶散的工作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如、2)。

别人正在浏覽...

安順市奧林匹克格言邊酒博引部曲裁可成券車轶垂條蠢笨蹴毬調聚丁絹飯會漨渤風玉負險不臣幹凈利落高擎根本法懷詐黃栌花顔華轍回覆回臉蹇産賤儒剪喪腳不點地窖肥接線員盡多積雪囊螢飓風雲堪布寇剽枯木發榮裂素輪理滿腹珠玑漫雲猛增鳴鴂内謀内市旁蒐切面取足沈困十大曲石經頭紗葦輿文背文獸香線小旦狎帢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