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部曲的意思、部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部曲的解釋

(1).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大将軍營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軍候一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睨部曲之進退,覽将帥之變态。”《新唐書·李光弼傳》:“甲夜,士持炬徐引,部曲重堅,賊不敢逼。”

(2).借指軍隊。《後漢書·董卓傳》:“尋而 何進 及弟 苗 先所領部曲皆歸於 卓 , 卓 又使 呂布 殺執金吾 丁原 而并其衆, 卓 兵士大盛。”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将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清 黃遵憲 《聶将軍歌》:“将軍麾軍方寸亂,将軍部曲已雲散。”

(3).古代豪門大族的私人軍隊,帶有人身依附性質。《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孫權 已沒,大臣未附, 吳 名宗大族,皆有部曲。”《南史·張瓌傳》:“ 瓌 宅中常有父時舊部曲數百。”《續資治通鑒·宋徽宗政和四年》:“遂命諸将傳梃而誓曰:‘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

(4).部屬;部下。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今将軍既有元舅之尊,二府并領勁兵,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樂盡死力,事在掌握,天贊之時也。” 宋 張元幹 《葉少蘊生朝》詩:“小試擒縱孰敢攖?部曲愛戴如父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當年宿将,久經戰陣者尚不乏人,若擇其威望素著者,使其統帶舊部,協同進剿,準其部曲諸将以原官酌補新兵制之缺,新舊相閒,不能為變,而易於圖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部曲”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文化内涵,其含義隨時代演變,主要包含以下三層核心釋義:


一、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指秦漢至魏晉時期軍隊的基層組織單位。

詞典釋義:

“部曲”原為軍事術語,“部”指軍隊的分支,“曲”指更小的編制單位。漢代軍隊設有部,部下設曲,由校尉和軍候統領(據《漢語大詞典》)。

例證:

《後漢書·百官志》載:“将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将軍營五部,部下有曲。”


二、私兵或家仆(魏晉至隋唐)

演變為豪強地主或将領的私人武裝及依附人口。

詞典釋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部曲”指依附于門閥世族的私兵或佃農,身份介于奴隸與平民之間,戰時為兵,平時務農(據《辭源》)。

例證: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載:“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請願徙詣魏郡。”


三、泛指部屬或仆從(唐宋以後)

詞義進一步泛化,指下屬、隨從或仆人。

詞典釋義:

唐宋以降,“部曲”逐漸脫離軍事色彩,泛指官吏或權貴的僚屬、仆役(據《古代漢語詞典》)。

例證:

白居易《效陶潛體詩》雲:“部曲有貧賤,僮仆多饑寒。”


詞義演變脈絡

  1. 軍事編制(秦漢)→ 2.私屬武裝/依附民(魏晉南北朝)→ 3.仆從、下屬(唐宋後)

    此演變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變化,尤其是門閥制度衰落與平民階層崛起的趨勢(參考《中國社會史綱》)。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4. 呂思勉《中國社會史綱》,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部曲”是古代中國曆史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内涵隨時代演變而擴展,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1.軍隊編制單位(漢代)

最初為軍事術語,指漢代軍隊的基層編制。大将軍營下設“部”,每部由校尉統領;“部”下分“曲”,每曲由軍候管轄()。例如《史記》提及“睨部曲之進退”,即指觀察軍隊編制的調度。

2.豪強私兵(魏晉南北朝)

魏晉時期演變為豪門大族的私人武裝,成員多為宗族、賓客或依附農民,戰時為兵,平時務農,對家主存在人身依附關系()。例如《三國志》記載東吳大族“皆有部曲”,這類私兵兼具軍事與生産職能。

3.社會階層(隋唐)

隋唐時期,部曲成為介于奴婢與平民(良人)之間的賤民階層。他們屬于“私家所有”,可被主人轉讓但不可隨意殺害,法律地位高于奴婢(如允許娶平民女子),但仍無完全人身自由()。

4.泛指部屬或軍隊

廣義上可代指某人的部下或統轄的軍隊,如《後漢書》中“董卓部曲”即指其麾下軍隊()。

演變脈絡

從漢代軍事編制→魏晉私兵→隋唐賤民,部曲的職能從純軍事向社會經濟領域擴展,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需注意:唐代以後,“部曲”作為獨立階層逐漸消失,但其依附關系的影響延續至後世。

别人正在浏覽...

巴漫拔賞贲臨兵旗赑然沖幄祠具丹岑單家刀牌手道銜電碼典契彫紊斷給惇序風塵物表風嵐耕藉苟辨官親過目賀公湖環轉會計年度護羌雞蛋裡找骨頭襟帶兢悚九音鑼拒斥浚塹空巢家庭力把曆程逦遞陸弟馬空冀北麻沙母牛呐口儜拙盤鼎遷形靘好渠答雀箓戎柄扇風神鼎十風五雨探戈題名鄉會亭宇土師兔奚吐耀晚熱物值嚣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