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逋堕 ”。拖延怠惰。《魏书·古陵王羽传》:“﹝帝﹞谓散骑常侍 元景 曰:‘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於卿。’”《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三月丁丑,詔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貲调县违者,謫出家财以充,不听徵发於人。”
逋惰(bū duò)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逃避懈怠、不肯尽力,多用于描述对职责或事务的消极逃避态度。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逋惰 结合二者,强调因逃避责任而表现出怠惰的行为状态。
“逋惰”意为“逃避怠惰”,指有意推脱职责、消极应付。
引《宋书·蔡兴宗传》:“郡县凋荒,百姓逋惰。”描述百姓因困苦逃避劳作的状态。
该词属书面语,多用于批判性语境:
“逋惰”是贬义动词,强调因逃避责任导致的消极怠工,需结合具体职责语境理解。其释义及例证均源自权威汉语工具书,释义严谨,符合语言规范。
“逋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ū duò,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核心解释
指拖延怠惰,即既拖延事务又态度懒散。该词为并列结构,由“逋”(拖延)和“惰”(懒散)组合而成。
异体写法
也写作“逋堕”,两者意义相同,常见于古籍中。
逋(bū)
本义为逃亡、拖欠,引申为拖延。例如《魏书》中“合省逋堕”即指官府事务因拖延而未完成。
惰(duò)
指懒散、不勤勉。如《广雅》直接解释为“懒也”。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例如: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文言或学术讨论,需结合语境理解。例如:“治理逋惰之风”指整顿拖延懒散的工作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如、2)。
摆踱冰川期不得死不即才具材朴曹禺偿其大欲初然等值线东踅西倒洞越惰君发狠蕃舶反素吠嘷非族凤罗盖戴概问公察工矿企业光显诃咥红芳红花草槐蝉幻藴鹣鲽见羹见墙交哄机变金黛竟夜棘卿鬾实鞫人空城雀离玦披荆棋处秋颖乞子驱纳裙带关系日射角商序生计学沈荒审曲识起倒瘦筇苏木糖瓜文象雾茫茫物物箱囊显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