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瓢笙的意思、瓢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瓢笙的解釋

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簧管樂器。笙鬥以瓠瓢做成。《新唐書·南诏傳》:“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盞勸釂。”《宋史·蠻夷傳四·西南諸夷》:“上因令作本國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瓢笙是中國西南地區苗族、彜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吹奏樂器,屬匏類樂器,因共鳴箱采用天然葫蘆(瓢)制成而得名。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定義與詞源

瓢笙又稱“葫蘆笙”,是苗族“蘆笙”的早期形态之一。《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古代吹奏樂器,以葫蘆為笙鬥,插竹管而成”。其名稱源于共鳴箱材質——“瓢”即剖開的葫蘆,與“笙”的簧管結構結合,體現“因形命名”的造詞邏輯。

二、形制特征

  1. 共鳴箱:以天然葫蘆底部為笙鬥(氣箱),頂端開口插入竹質笙管。葫蘆中空結構可擴大音量,形成獨特渾厚音色。
  2. 笙管配置:通常設5-7根竹管,長短不一,每管嵌銅質簧片。管身開指孔,底部插入葫蘆腔體,通過氣流振動簧片發聲。
  3. 曆史演變:雲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戰國青銅葫蘆笙(現存雲南省博物館),印證其曆史超2400年,為現存最古老的笙類樂器實物。

三、演奏與文化功能

四、别稱與地域分布

亦稱“葫蘆箫”“匏笙”,主要流傳于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的苗族、彜族、拉祜族聚居區。清代《滇黔土司婚禮記》載:“苗童……執瓢笙而吹”,反映其在西南少數民族生活的普及性。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
  3. 《中國少數民族樂器志》(新世界出版社,1986)
  4. 雲南省博物館官網藏品數據庫(戰國青銅葫蘆笙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瓢笙是西南少數民族傳統簧管樂器,其名稱源于以瓠瓢(葫蘆制成的容器)作為笙鬥的獨特結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結構

  1. 樂器屬性
    屬于簧管類吹奏樂器,笙鬥部分由瓠瓢制成,簧管數量多為四管()。

  2. 名稱來源
    “瓢”指瓠瓢材質,“笙”為傳統管樂器名,組合後特指這種少數民族改良的笙類樂器。

二、曆史文獻記載

三、文化背景與用途

主要流行于古代南诏、西南夷等少數民族地區,常用于歌舞伴奏或禮儀活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四、其他相關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瓢笙”作為成語,比喻聲音高亢激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建議以樂器本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演奏方式或現存形态,可參考民族音樂學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保治并軌慘烈長列長龍槎蘖承間程品侈肆道法隄岸刁聲浪氣調陣繁委費口肺勞佛缽浮绛罛師話論皇明皇轝還魂恢恑憰怪焦死寄語居仁由義龛難磕頭如搗蒜蠡蠡菱唱鸾鈴賣蔔賣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冥事匿怨努膊賠還怦然心動破害七策五成漆車骐騄輕眉起屍群幹髯斷撒枯煞果術業頭秋投獻網蜽問經屋廬五噫歌消寒圖效颦學步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