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消寒圖的意思、消寒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消寒圖的解釋

舊俗冬至後八十一日之計日圖。其形制不一。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有直作圈九叢,叢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九九消寒圖》:“消寒圖乃九格八十一圈。自冬至起,日塗一圈,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參見“ 九九消寒圖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消寒圖是中國古代記錄冬季“數九”習俗的一種文化載體,主要用于計算冬至後八十一日的寒冷期,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消寒圖又稱“九九消寒圖”,源于“數九”傳統。古人以冬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九”,共九段,通過每日塗畫或記錄的方式度過寒冬,直至春回大地。

二、形式與功能

  1. 梅花型
    畫一枝素梅,共81瓣,每日染一瓣,梅花盡染則冬去春來。此形式被稱為“雅圖”,多見于文人雅士。
  2. 文字型
    選取九畫繁體字(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共九字,每日填塗一畫,兼具書法練習功能。
  3. 圓圈型
    繪制九叢九圈,每日塗一圈,并标注當日天氣(如“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記錄氣候變化。

三、文化意義

消寒圖不僅是計時工具,更蘊含詩意生活情趣。通過每日塗畫,人們寄托對春天的期盼,同時記錄生活點滴(如天氣、心情),成為融合時間感知與藝術審美的獨特習俗。

四、曆史記載

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了梅花型消寒圖的用法,清代《燕京歲時記》則描述了圓圈型的具體規則,可見其流傳之廣。

如需了解更多形制或具體操作細節,可參考、6、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消寒圖的意思

《消寒圖》是中文詞語,意思是指能夠驅散寒冷的圖畫或圖像。這個詞可以代表具有溫暖感的藝術作品或設計,也可以指代能夠傳遞熱量或溫暖心靈的視覺呈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消寒圖》由兩個部首組成:消(㝶)和寒(宀)。

消的筆畫數為3,寒的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形式

《消寒圖》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演變自古代文人墨客對冬季寒冷的厭惡。繁體字形式為「消寒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法中,「消寒圖」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一般來說,字形比現代書寫更加簡潔,線條更加流暢,呈現出古時書法獨特的美感。

例句

1. 這幅《消寒圖》讓我感到如沐春風。

2. 這幅畫家用鮮明的色彩和柔和的光影繪制了一個《消寒圖》。

組詞

消暑圖、消熱圖、暖心畫、暖意圖、熱情畫

近義詞

解凍圖、取暖圖、溫馨畫、溫暖圖像

反義詞

冰冷圖、寒冷畫、凍結圖、寒意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