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人懷恨在心而不表現出來。《論語·公冶長》:“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 恥之, 丘 亦恥之。”《南史·劉穆之傳》:“本不匿怨,無所緻憂。” 明 李贽 《答來書》:“蓋彼皆君子路上人,決無有匿怨友人,陽解陰毒之事。”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五:“不然,如 蘇 ( 蘇正和 )模稜 劉仁軌 ,匿怨沽名,豈正人哉!”
“匿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隱藏怨恨而不表露,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論語》相關篇章或《南史》等文獻。
匿怨指的是隱藏或掩飾怨恨、憤怒的情緒,不表露于外。這個詞可以指一個人對别人的怨恨或憤怒,也可以指對某種事物的不滿或抱怨。當一個人遭受委屈或冤枉時,如果他選擇忍氣吞聲,不表達自己内心的不滿與怒火,就可以說他在匿怨。
匿怨這個詞的首字部首是匚(方),次字部首是心。匚部表示與匿相關的意義,心部則表示與情感相關的意義。按照筆畫來看,匿怨這個詞由8畫組成,匚部3畫,心部5畫。
匿怨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匿怨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匿怨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我們可以通過古代文獻、碑銘等資料來了解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1. 雖然她很生氣,但她還是選擇匿怨,沒有對任何人發火。
2.他一直在心裡匿怨着那個不公正的對待。
3.匿怨隻會讓你的心情更加郁悶,適當表達自己的不滿是很重要的。
1.匿名:指隱藏************,不暴露姓名。
2.怨氣:指因受到委屈或冤枉而産生的憤怒情緒。
3.怨恨:指對他人的不滿或憤怒情緒。
1.隱忍:表示忍受或隱藏自己的情感或怨念。
2.憋屈:指因遭受委屈而感到壓抑。
3.藏怒:指對于不滿或憤怒感情的隱藏。
1.發怒:指表露或釋放憤怒的情緒。
2.抱怨:指對不滿或不良情況表達不滿的行為。
3.宣洩:指通過言語或行動來釋放情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