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ood] 用水或其它液體覆蓋或使覆蓋
将軸承浸沒在油中
(1).淹沒。《朱子語類》卷七一:“今澤水高漲,乃至浸沒了木,是為大過。”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一:“是夜,天大雨,水暴漲,浸沒其家三尺許。”
(2).沉浸。比喻處于某種境地或思想感情之中。 宋 秦醇 《譚意歌傳》:“ 婉卿 日以百計誘之:以珠翠飾其首,輕暖披其體,甘鮮足其口,既久益勤,若慈母之待嬰兒。辰夕浸沒,則心自愛奪,情由利遷。” 應修人 《金寶塔銀寶塔》:“一大半農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這時候正浸沒在快樂的大海中。”
“浸沒”是一個動詞,主要含義是“完全被液體覆蓋或淹沒”,即物體整體沉入液體中,使其表面不再暴露于空氣或其他介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物理含義
指物體被液體完全包圍,例如:“将燒杯浸沒在水中”。此時物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常伴隨浮力、壓力變化等物理現象。例如,阿基米德原理中的浸沒體積公式:
$$
F{text{浮}} = rho{text{液}} cdot g cdot V_{text{浸沒}}
$$
引申比喻義
可形容人全身心投入某種狀态或環境,如“浸沒在研究中”表示專注于學術探索;“浸沒在回憶中”則指被情感或思緒完全占據。
使用場景
近義詞辨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專業領域(如工業中的浸沒式光刻技術)或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補充解釋。
浸沒(jìn mò)是一個動詞,意指完全或部分地被水或其他液體所淹沒,也可指被某種事物或情感所包圍或強烈影響。
《康熙字典》将浸的部首是水(氵),沒的部首是山(冖)。浸的筆畫數為8畫,沒的筆畫數為5畫。
浸沒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其最早出現于《漢書·食貨志》的記載,形容江河、水流上升而淹沒田地。在繁體字中,浸沒的寫法為「浸沒」。
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古時候浸的寫法為「浕」,沒的寫法為「沒」。
1. 在大雨中,道路被洪水浸沒。
2. 我的心被幸福感浸沒。
3. 孩子完全浸沒在看書的歡樂中,連續讀了整整一個下午。
1. 浸泡:指将物體完全浸入液體中以達到某種效果。
2. 浸水:指物體被水完全濕透。
3. 浸潤:指液體通過滲透而完全充滿物體。
4. 淹沒:指水或其他液體将物體完全覆蓋。
1. 沉沒:與浸沒相似,指物體被水完全淹沒。
2. 包圍:指事物或情感完全環繞并影響某個人或物。
1. 浮出:與浸沒相對,指被水從下方逐漸浮現。
2. 出現:指原本隱蔽的人或物突然顯露出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