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心地善良,能解救别人急難的人。 張天翼 《兒女們》一:“小夥子不相信好人--就像 廉大爺 那麼個活菩薩,他們也忌恨他。” 杜鵬程 《延安人》:“你真是救命的活菩薩!”
(2).比喻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吉學霈 《一面小白旗的風波》五:“可是看好也就碰上 正德爺 那個活菩薩,明明看出來活做的不好,可他偏怕得罪……。”
“活菩薩”是一個比喻性詞語,通常用于形容具有特定品質或行為的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正面含義
指心地善良、樂于助人,能解救他人急難的人。這類人常被比作佛教中慈悲為懷的菩薩,強調其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特質。例如:
次要含義
少數語境下也指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活菩薩”一詞以褒義為主,多用于贊美善行。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鏡花緣》《延安人》等來源。
《活菩薩》是一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一個人行為善良,慈悲厚道,樂于助人的特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善良行為像活着的菩薩一樣,具有慈悲之心。
《活菩薩》的部首是「灬(火)」和「艹(草)」,分别表示火和植物。拆分後的筆畫是4畫和9畫。
《活菩薩》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例如《佛國記》等佛教經典中,用來形容那些具有慈悲心腸的人。在民間文化中,也流傳着關于活菩薩的故事和傳說。
《活菩薩》的繁體字為「活菩薩」,「薩」是「薩」的繁體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活菩薩」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意義都是相同的。古代文獻中常用「活」字表示生動、靈活,「菩薩」表示佛教中成就了菩提(覺悟)境地的人。
他像個活菩薩,總是樂于幫助那些困境中的人們。
活潑、活力、慈悲心、菩提心、助人為樂
善良、仁慈、慈善、樂善好施、行善、慈悲、寬宏大量
冷酷、自私、無情、鐵石心腸、冷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