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鑛樸 ”。亦作“ 鑛鏷 ”。未經煉制的銅鐵礦石。《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精煉藏於鑛樸。”一本作“ 鑛璞 ”。 李周翰 注:“鑛璞,謂金石相和未理者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簸揚埃穢,雕鍛鑛璞。”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金玉之磨瑩,自美其鑛璞。” 宋 葉適 《上趙運使》:“取金於山,嗟鑛鏷之既隱;食鹽於海,嗟滋味之不充。”
“鑛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構成
具體釋義
根據文獻記載,“鑛璞”多指銅鐵等金屬礦石(如《文選》注“金石相和未理者”),或泛指未經冶煉、雕琢的礦物原石。
古代典籍中的用法
象征意義
該詞常被引申為“人的質樸本性”或“事物的原始狀态”,如“返璞歸真”即源于此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文選·四子講德論》《抱樸子·勗學》等古籍。
《鑛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合金和未經加工的寶石”。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鑛”和“璞”。下面将對這兩個字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析。
《鑛璞》這個詞的第一個字,鑛,由金字旁和冓字旁組成。金字旁是表示與金屬有關的意義,冓字旁則是表示儲藏的意義。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23。
《鑛璞》這個詞的第二個字,璞,由王字旁和玉字旁組成。王字旁表示貴族、王室的意思,玉字旁則表示瑪瑙、瑪瑙的意思。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5。
《鑛璞》這個詞的來源于古代漢字,現已很少使用。在繁體字中,鑛璞分别寫作鑛璞。
在古代漢字中,鑛的寫法是鑛。璞的寫法是璞。
1. 這些鑛璞是從礦山中開采出來的。
2. 他是一位擅長鑒賞鑛璞的收藏家。
《鑛璞》這個詞可以組詞,如鑛璞珠寶、鑛璞礦石等。
近義詞有:未加工的寶石、原石。
反義詞有:抛光寶石、精制珠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