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後疏前的意思、斂後疏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後疏前的解釋

語本《司馬法·定爵》:“凡陳,行惟疏,戰則密。”《尉缭子·兵令上》:“陳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謂列陣周密則牢固,前鋒隊形疏朗則利于戰鬥。後世将我國古代這一陸戰列陣原則概括成“斂後疏前”四字。《魏書·李苗傳》:“若捨舟楫,即平原,斂後疏前,則 江 淮 之所短;棄車馬,遊飛浪,乘流馳逐,非中國之所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斂後疏前”是中國古代軍事術語,主要用于描述陸戰列陣的原則。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詞指軍隊布陣時,後方陣型需嚴密收斂,前鋒隊形則保持疏朗。這種布局既能保障後方穩固,又使前鋒靈活機動,利于進攻。


二、核心原則解析

  1. “斂後”的作用
    後方陣型密集,可增強防禦穩定性,防止敵軍突破或包抄。《尉缭子·兵令上》提到“陳以密則固”,強調密集陣型對鞏固防線的意義。

  2. “疏前”的優勢
    前鋒疏朗便于士兵靈活行動,快速發起攻擊或調整戰術。《司馬法·定爵》記載“戰則密”,但結合《尉缭子》的“鋒以疏則達”,可知此處“密”指整體陣型,而前鋒需保持機動性。


三、曆史出處與應用


四、注意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事後追悔”,可能與另一成語“臨渴掘井”混淆,需結合軍事語境理解原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陣法,可參考《司馬法》《尉缭子》等兵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斂後疏前

《斂後疏前》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體在經曆了遭受損失、敗落之後,逐漸恢複過來,變得更加穩定和繁榮的情況。這個成語源于古代經典文獻《尚書·禹貢》。

拆分部首和筆畫:《斂後疏前》這個成語由3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敢(手,6畫)、後(廠,9畫)、疏(疋,11畫)、前(車,9畫)。

來源:《尚書·禹貢》是古代中國周朝的一部經典文獻,記載了堯舜禹時期的重要曆史事件和治國策略。在《禹貢》中寫到:“彼百川滂沱,才多而敢後疏前。”意思是說在治理水患時,應該首先解決水患的根源,而不是隻治理外表的問題。

繁體:《斂後疏前》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斂後疎前」。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時會使用不同的字形,所以在古代書法中,《斂後疏前》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

例句:

他經曆了一場倒閉的經營危機後,通過改善管理和擴大市場份額,成功地實現了《斂後疏前》。

組詞:斂財、疏忽、前進。

近義詞:恢複元氣、東山再起、扭轉乾坤。

反義詞:逐漸衰敗、日漸蕭條、一蹶不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