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綦的意思、履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綦的解釋

(1).足迹,蹤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婕妤》:“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顔師古 注:“言視殿上之地,則思履綦之迹也。” 南朝 齊 王融 《有所思》詩:“宿昔夢顔色,階庭尋履綦。” 清 譚嗣同 《仁學》二四:“緬山川之履綦,邈音書而飛越。”

(2).指鞋上的帶子。 明 何景明 《******賦》:“紛履綦之委弛兮,琴瑟偃而不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綦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内涵在曆代典籍中呈現差異化诠釋。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體系,該詞存在兩個核心義項:

一、指代古代鞋履的系帶部件。《說文解字》釋"綦"為"帛蒼艾色",段玉裁注引申為"履系",即鞋帶裝置。此解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得到印證:"女子則鼓鳴瑟,跕屣,遊媚貴富",裴骃集解引徐廣注"蹑跟為跕,挂履為綦",表明履綦在古代服飾制度中的實用功能。

二、引申為足迹或行蹤的文學意象。《昭明文選·西京賦》"振朱屣於盤樽"句,李善注引薛綜注"朱屣,赤絲履,綦會其間",此處"綦"已從具體物件升華為空間位移的象征。李白《長幹行》"門前遲行迹,一一生綠苔"的文學表達,正是履綦意象從實用器物向詩意符號轉化的典型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履綦”一詞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古典文獻與現代詞典進行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足迹、蹤影(見于):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外戚傳》,班婕妤以“俯視丹墀,思君履綦”表達對君王蹤迹的思念,顔師古注解為“凝視殿上之地,追憶君王足迹”。南朝王融詩中“階庭尋履綦”亦延續此意象,清代譚嗣同《仁學》中“緬山川之履綦”則引申為追憶過往蹤迹的文學表達。

  2. 引申含義
    鞋帶或鞋飾(見于):
    明代何景明《寡婦賦》中“履綦之委弛”描述鞋帶散落之态,此處“綦”特指古代鞋履上的系帶,與“履”組合構成具象實物指代。

  3. 需注意的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履行諾言”,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履”字單獨含義的衍生解讀,建議以古典文獻中的釋義為優先參考。

該詞屬古典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常見于文學性文本,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蹤迹追憶”或“鞋履裝飾”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

弊衣疎食博敞播美阊阖風長興呈露車正重衾沖衞叢猥從物翠節雕翎二不隆冬反面文章奉己敷訓拐彎寡能龜甲香國際聯盟海況賀家橫越合坐皇教黃牛膠柱鼓瑟潔皙荊阮籍削拘拿抗擊孔多郎秩雷動臉譜化沴疠骊山北構鸾杯爐捶盧溝曉月祿錢率從抹角轉灣赧色強見晴牕青牛句繞梁之音篩糠商品生産聖人之徒書品缇罽通談汙劣下究香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