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綦的意思、履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綦的解釋

(1).足迹,蹤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婕妤》:“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顔師古 注:“言視殿上之地,則思履綦之迹也。” 南朝 齊 王融 《有所思》詩:“宿昔夢顔色,階庭尋履綦。” 清 譚嗣同 《仁學》二四:“緬山川之履綦,邈音書而飛越。”

(2).指鞋上的帶子。 明 何景明 《******賦》:“紛履綦之委弛兮,琴瑟偃而不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綦”一詞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古典文獻與現代詞典進行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足迹、蹤影(見于):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外戚傳》,班婕妤以“俯視丹墀,思君履綦”表達對君王蹤迹的思念,顔師古注解為“凝視殿上之地,追憶君王足迹”。南朝王融詩中“階庭尋履綦”亦延續此意象,清代譚嗣同《仁學》中“緬山川之履綦”則引申為追憶過往蹤迹的文學表達。

  2. 引申含義
    鞋帶或鞋飾(見于):
    明代何景明《寡婦賦》中“履綦之委弛”描述鞋帶散落之态,此處“綦”特指古代鞋履上的系帶,與“履”組合構成具象實物指代。

  3. 需注意的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履行諾言”,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履”字單獨含義的衍生解讀,建議以古典文獻中的釋義為優先參考。

該詞屬古典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常見于文學性文本,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蹤迹追憶”或“鞋履裝飾”之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綦

履綦(lǚ qí)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屮⼀(履)和糸(糸)。履的拼音為lǚ,綦的拼音為qí。總計有27個筆畫。

來源

履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國。據記載,綦是指楚國的繁榮和興旺,而履則代表着踏實和穩定。因此,履綦合在一起表示人們步履穩健,前進順利。

繁體

繁體字“履綦”在正式文書和書法作品中常常使用,用來表達一種莊重且典雅的意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履綦通常采用隸書或篆書的形式,形态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更加古樸。

例句

1. 他履綦無阻地向前邁進。

2. 履綦之路,終将達到成功。

組詞

履綦可以通過與其他漢字組合成各種詞語:

1. 履行(lǚ xíng):履行職責,執行任務。

2. 履曆(lǚ lì):過往的經曆或履曆。

3. 履帶(lǚ dài):機器裝置上用來傳遞動力或運輸物品的帶狀物。

近義詞

與履綦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腳踏實地:形容一個人做事踏實穩健。

2. 穩健前進:指穩定而有遠見地不斷向前發展。

3. 步履穩健:形容人行走穩定、有節奏感。

反義詞

與履綦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步履蹒跚:形容行走不穩定、笨拙。

2. 跌跌撞撞:形容行動時不穩定、不順利。

3. 蹒跚未定:指行動舉棋不定,沒有明确的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