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二馬并駕的車。《尚書大傳》卷一下:“古之帝王,必有命民。能敬長矜孤,取舍好讓者,命於其君,然後得乘飾車駢馬,衣文錦。”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古者必有命民,命民能敬長憐孤,取舍好讓,居事力者,命於其君,命然後得乘飭輿駢馬。”
(2).二馬并行。《後漢書·董卓傳》:“乃駢馬交臂相加,笑語良久。” 李賢 注:“駢,并也。”
“骈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ián mǎ,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字面含義
“骈”意為并列、成對,“馬”即馬匹,合指兩匹馬并駕齊驅的狀态。既可表示兩匹馬共同拉車(如“二馬并駕的車”),也可單純指兩匹馬并行(如《後漢書》中“骈馬交臂相加”的記載)。
引申意義
比喻兩人或兩物相互配合、共同前進,強調協作關系(如“形容團隊合作如骈馬般默契”)。
“骈馬”既可指具體的雙馬并行或駕車的物理狀态,也可抽象為協作精神的象征。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比喻性表達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典籍出處,可參考中的詳細解析。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們交流思想和表達意義的工具。在漢語中,有許多有趣并豐富多彩的詞彙。今天我們來探讨一個古老而有趣的詞彙,那就是“骈馬”。
字面上看,骈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即“骈”和“馬”。其中,骈這個字是一個形音字,它的部首是馬,它的筆畫數是13畫。而馬作為一個部首,它本身是一個象形字,表示了馬的形狀。
骈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骈在古代寫作“駢”,該字表示事物兩兩相并,成對出現的意思。而馬則是一種重要的動物,在古代軍事和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骈馬這個詞最初用來形容兩個馬并排行走的場景。
與此同時,骈馬這個詞在繁體字中也有不同的書寫方式。在繁體中,骈用“駢”的形式表示,而馬則保持不變。這種書寫方式既保留了古代字形的特點,又更加凸顯了詞彙的古老韻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骈馬在古代寫作“駢馬”,也就是加上“馬”這個字。這種寫法更加直觀地表達了兩個馬并排行走的情景。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例句更好地理解骈馬這個詞的意思:
除了了解骈馬的意思和形成方式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拓展我們的詞彙。一些與骈馬相關的組詞有“骈集”、“骈翅”等,這些詞彙與“骈馬”一樣,都表示事物兩兩相并或成對出現的意思。與骈馬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并肩”、“齊步”等。而反義詞則是“散馬”、“解散”,表示解散或分開。
通過以上的解析,我們對于骈馬這個詞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了解一個詞彙的意思、構成方式以及相關的詞彙擴展,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語言,豐富我們的表達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