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骈马的意思、骈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骈马的解释

(1).指二马并驾的车。《尚书大传》卷一下:“古之帝王,必有命民。能敬长矜孤,取舍好让者,命於其君,然后得乘饰车駢马,衣文锦。”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古者必有命民,命民能敬长怜孤,取舍好让,居事力者,命於其君,命然后得乘飭舆駢马。”

(2).二马并行。《后汉书·董卓传》:“乃駢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 李贤 注:“駢,并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骈马(pián mǎ)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两匹马并列驾车的马匹组合,特指古代车马制度中共同牵引车辆的成对马匹。以下从释义、文化背景及典籍依据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骈”的本义

    “骈”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驾二马也”,意为两马并行。《广雅·释诂》进一步注解:“骈,并也”,强调并列、成对的状态。

    来源:《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

  2. “骈马”的构词

    该词为偏正结构,“骈”修饰“马”,指被并列使用的马匹。其使用场景严格限定于古代车马制度,如《周礼·夏官》载:“凡马,特居四之一”,郑玄注:“特,一也;骈,二也”,明确以“骈”指代双马驾车。

    来源:《周礼注疏》


二、文化制度背景

  1. 车马等级象征

    古代以驾马数量区分身份:

    • 骈马(二马):大夫或士阶层所用,《仪礼·既夕礼》载“公赗玄纁束,马两”,郑玄注:“马两,谓骈马”。
    • 驷马(四马):诸侯或卿大夫标配,《诗经·小雅》有“四牡騑騑”之句。

      来源:《仪礼正义》《毛诗注疏》

  2. 驾马方式考据

    “骈马”需配合轭軥(è qú)装置固定马颈,使两马受力均衡。考古出土的商周车马坑(如河南安阳殷墟)可见双马遗骸并置,印证文献记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


三、典籍用例佐证

  1. 《左传·哀公十七年》

    “卫侯为虎幄于藉圃,成,求令名者而与之始食焉。太子请使良夫,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

    杜预注:“衷甸,一辕,卿车。两牡,骈马也。”

    说明:此例以“两牡”指代骈马,用于卿大夫之车。

  2. 《后汉书·舆服志》

    “贾人不得乘马车……非列侯不得乘骈马。”

    反映汉代骈马作为身份象征的礼制规范。


四、现代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中“骈马”已罕用,仅存于古籍研究与历史叙述。其概念可对应“双驾马车”,但需注意:

骈马是古代车制术语,专指并驾牵引车辆的两匹马,承载着礼制等级与驾马技术的双重文化内涵。其释义需严格依托古代文献与考古实证,避免与现代语用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骈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ián mǎ,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骈”意为并列、成对,“马”即马匹,合指两匹马并驾齐驱的状态。既可表示两匹马共同拉车(如“二马并驾的车”),也可单纯指两匹马并行(如《后汉书》中“骈马交臂相加”的记载)。

  2. 引申意义
    比喻两人或两物相互配合、共同前进,强调协作关系(如“形容团队合作如骈马般默契”)。


二、语境应用


三、结构辨析


“骈马”既可指具体的双马并行或驾车的物理状态,也可抽象为协作精神的象征。其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比喻性表达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典籍出处,可参考中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豹月乌贝函被酒本将本然闭籴笔録常情车非斥卖徂颠弹丝品竹扼制法宝泛神论风障浮跃广角镜头骨董饭含冤负屈毫芒黑藓阂塞鹤信黄棍环天化训甲文鲸工船九女春急棹兰若两闱蝒马黾俛密户农业国品择桥虹亲祠清思情杂泉客珠权媢尚古子善权神定食欲束手探房晩步帏幌薇垣文臣宪度相撄霄景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