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諺語:“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聞問。也比喻不管發生什麼變化,仍舊我行我素。《花城》1981年第5期:“ 張源 輕搖羽毛扇, 童浩 又穩坐釣魚船。”
“穩坐釣魚船”是一個常用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比喻不管外界發生什麼變化,仍能保持沉着冷靜的态度。如《花城》例句中“童浩又穩坐釣魚船”即體現這種臨危不亂的狀态。也有版本形容生活安穩、不費力氣(如注:形容處境安穩,得過且過)。
最早見于民間俗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清代文學作品《乾隆皇帝》第二章曾用此成語描述官員面對危機時的鎮定。
與“作壁上觀”不同,此成語側重表現主動的沉穩而非被動旁觀。部分語境下可能帶有消極色彩(如的“得過且過”),但多數情況下屬中性或褒義。
《穩坐釣魚船》是一個成語,意為盡享良福,指一個人坐在舒適的位置上,不必勞作便能得到所需的東西或享受權益。
《穩坐釣魚船》的拆分部首為禾、才、钅、舟,共計6個字。
其中,禾的筆畫為5畫,才的筆畫為3畫,钅的筆畫為5畫,舟的筆畫為6畫。
《穩坐釣魚船》一詞最早出自《史記·李斯列傳》,其中李斯說:“臣聞善釣者,操船視野所及,系船坐,無所用心,非不務得魚也,恻然願無魚也。”意思是說李斯聽說善于釣魚的人,操縱着船隻,沉思獨坐,沒有其他心思,不是不想釣到魚,隻是他内心更希望沒有魚咬鈎。
《穩坐釣魚船》是《穩坐釣魚船》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穩坐釣魚船》可以寫作穩坐鈚魚船,其中鈚為古代對“禾”的稱呼,其字形稍有差異。
他的公司已經取得了***************,如今他穩坐釣魚船,過着悠閑的生活。
舒適、享受、權益、勞作
安享之地、安枕無憂、坐享其成
勞碌、艱辛、辛勤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