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isk and neat] 〈方〉∶直率;幹脆
爽利把問題全擺出來
(2) [efficient and able]∶爽快;利落;辦事不拖泥帶水
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水浒傳》
亦作“ 爽俐 ”。1.爽快。 唐 韓偓 《喜涼》詩:“豪強頓息蛙脣吻,爽利重新鶻眼睛。”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你這厮不爽利。”《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今日手裡無錢,卻賭得不爽利。” 茅盾 《無題》二:“﹝女主角﹞頗象個‘笑要笑得痛快,哭要哭個爽利’的女革命家。”
(2).利落。《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取了十五貫錢,扯條單被包裹得停當,拽紮得爽俐。”《水浒傳》第四三回:“ 李逵 拽紮得爽俐,隻跨一口腰6*刀……便下山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二章:“﹝和尚﹞轉身走至馬前,攀鞍認蹬,騰身而上,動作極其爽利。”
(3).索性;幹脆。《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偺既喫了這半日的燒酒,又喫黃酒,風攪雪不好,爽俐喫燒酒到底罷。” 茅盾 《子夜》十:“這麼想着的 吳荪甫 便用爽利果決的口氣對 費小胡子 下了命令。” 孫犁 《白洋澱紀事·村歌下八》:“這回就爽利的來一個平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爽利漢語 快速查詢。
爽利是現代漢語中形容人或事物狀态幹脆利落、直率痛快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指言行或辦事效率高,不拖泥帶水。
例證:
"他辦事爽利,從不拖沓。"
此義項強調效率與果斷性,常見于描述工作作風或行為模式。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24頁。
形容人性格坦率直接,不拐彎抹角。
例證:
"她說話爽利,句句切中要害。"
此用法突出人際交往中的坦誠特質,與"爽快"近義。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42頁。
在部分方言中(如冀魯官話),可形容身體輕松舒適。
例證:
"服了藥後,身上覺得爽利多了。"
此義項帶有地域性特征,需結合語境理解。來源依據:《國語辭典》台灣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爽利"詞條。
需注意"爽利"與近義詞差異:
而"爽利"兼具效率性與性格特質雙重内涵,語義覆蓋更廣。來源綜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201頁;《漢語近義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爽利"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shuǎng lì,主要用來形容行動迅速、利落,或性格直率幹脆。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水浒傳》《醒世姻緣傳》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叆靅暗黪百分之八角蚌蠃背雲不誤間財殚力痡插腳刺觸挫敗錯到底導款電轉董攝阇毗二姓貫城犷獸顧臉漢篆火情間奏嬌妬絞鋒郊虞雷芽梁台燎火領會鹿馬邏卒瞞天智門軸彌辔逆備泥尾骈錯憩棠欋槌阙壞日宇撒刁三品刍谂熟沈整瞬動蘇武牧羊蓎藙讨羹飯天麻筒布橦竿哇淫危言高論烏骢武溪笛相馬詳應小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