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speaking;singing,etc.)just stop;just come to a pause; sound has just stopped] 聲音止息
老師的話還未落音,同學們就議論起來
指說話聲音剛停止。 趙樹理 《傳家寶》二:“她因為氣又上來了,聲音提得很高……趕到話才落音, 金桂 就揭着門簾進來了。”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 蕭隊長 的話還未落音,‘當當’兩下,前面槍響了。”
“落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聲音的停止或結束。以下是詳細解釋:
落音(拼音:luò yīn)指聲音剛停止的狀态,通常用于形容說話、歌唱或其他聲響的終止。例如:“老師的話還未落音,同學們就議論起來。”
在古詩詞中,“落音”偶見引申為“音信斷絕”或“聲音消散”,如清代顧貞觀詩句“茫茫碧落音誰寄”,此處“落音”可理解為“音信消失”。
停息、結束、終止
反義詞:響起、開始
總結來說,“落音”是一個描述聲音戛然而止的動詞性短語,適用于口語和文學語境,強調動作完成的瞬間性。
落音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聲音逐漸停止,或者音樂的終止。當我們說某個聲音或音樂在最後結束時,我們可以使用“落音”來形容。
根據《漢字姓部首表》的規定,落音的部首是“音”。落音的筆畫數量是5畫。
“落音”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來源與音樂文化和聲音的表達有關。
在繁體字中,落音的寫法是「落音」。
在古代漢字中,落音的寫法可能會因為字體變化而有所不同,例如篆書、草書等。
1. 音樂會在華麗的高潮後落音,觀衆們送上熱烈的掌聲。
2. 我聽到了風吹過樹葉的落音,仿佛自然界在對我說話。
詞組:落音樂、落音散文、落音曲調。
終止、停頓、結束
開始、起音、啟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