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匏勺的意思、匏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匏勺的解释

匏制的舀酒器。古代常用作祭祀礼器。《后汉书·礼仪志下》:“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后汉书·祭祀志上》“天地共犊,餘牲尚约” 刘昭 注引《黄图》:“牲欲茧栗,味尚清玄。器成匏勺,贵诚因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匏勺(páo shá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义解析

“匏”为葫芦科植物,特指成熟后可作容器的葫芦。《汉语大词典》指出,“匏”在古代常被剖分为两半制成舀水器具,即“匏樽”。“勺”指舀取液体或颗粒状物的工具,甲骨文中已有象形字记录。两者组合后,“匏勺”专指以葫芦制成的瓢状取物器。

二、历史源流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记载“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印证先秦时期已广泛使用匏类容器。《周礼·考工记》更明确记载工匠将匏加工为礼器与日用器皿的工艺标准,其中匏勺多用于祭祀活动中的酒水舀取。

三、文化意象

在《齐民要术》等农书中,匏勺被列为重要农具,其轻便防腐蚀特性使其成为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器物。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文学描写,则赋予其超脱世俗的隐逸象征。

四、语音演变

据《广韵》记载,“匏”属並母肴韵,中古拟音为bˠau,与“袍”“咆”等字同韵部;“勺”属禅母药韵,拟音为d͡ʑɨɐk,二字组合符合汉语双音节化的演变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匏勺”是古代一种用匏瓜制成的舀酒器具,常用于祭祀等礼仪场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读音为páo sháo,由“匏”(葫芦的一种)和“勺”(舀取工具)组成,字面意为“匏制的勺子”。其功能类似现代瓢,主要用于舀酒或水。

  2. 结构与用途

    • 材质:以成熟的匏瓜(葫芦变种)剖半制成,轻便耐用。
    • 用途:古代祭祀时舀酒的重要礼器,如《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匏勺与瓦鼎等器具配合使用,容量为“一升”。
  3. 历史与文献例证
    在《后汉书·礼仪志下》中明确提到:“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说明其在礼仪中的规范性和象征意义。此外,《楚辞》注疏中“瓟瓥”一词也被解释为“匏勺”,可见其别称或关联器具的存在。

  4. 文化意义
    作为祭祀礼器,匏勺不仅体现古代“尚朴”的礼制思想(如选用天然材质),也反映了早期器物与自然资源的密切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器形制或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篇章或考古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臂长毕业生播种不可言状彩色影片缠裹撤茶弛崩鹑兔翠帟盗伙顶烟胴部端首迩文反吟伏吟风气伏枥购得刮刮杂杂关柝孤羇荒城秽亵金醅禁圉扃扉濬急捃收拘执孔席不适夸大口夸炫老耆珑璁轮廻马郎俳赋炮坐痞满顷刻清卢纱橱傻虎虎十恶五逆守藏水怒朔涂逃奸佻浮吞吞吐吐晚光网轩未元齆鼻瓮中捉鼈蕰藉汙淖先代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