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匏勺的意思、匏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匏勺的解释

匏制的舀酒器。古代常用作祭祀礼器。《后汉书·礼仪志下》:“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后汉书·祭祀志上》“天地共犊,餘牲尚约” 刘昭 注引《黄图》:“牲欲茧栗,味尚清玄。器成匏勺,贵诚因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匏勺”是古代一种用匏瓜制成的舀酒器具,常用于祭祀等礼仪场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读音为páo sháo,由“匏”(葫芦的一种)和“勺”(舀取工具)组成,字面意为“匏制的勺子”。其功能类似现代瓢,主要用于舀酒或水。

  2. 结构与用途

    • 材质:以成熟的匏瓜(葫芦变种)剖半制成,轻便耐用。
    • 用途:古代祭祀时舀酒的重要礼器,如《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匏勺与瓦鼎等器具配合使用,容量为“一升”。
  3. 历史与文献例证
    在《后汉书·礼仪志下》中明确提到:“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说明其在礼仪中的规范性和象征意义。此外,《楚辞》注疏中“瓟瓥”一词也被解释为“匏勺”,可见其别称或关联器具的存在。

  4. 文化意义
    作为祭祀礼器,匏勺不仅体现古代“尚朴”的礼制思想(如选用天然材质),也反映了早期器物与自然资源的密切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器形制或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篇章或考古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匏勺

匏勺(páo sháo)是指一种古代的器皿,由匏瓜制成的蒲团形容器和用来舀取物品的勺子组成。匏勺在古代常用于盛装食物、酒水等物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匏勺的拆分部首为匚(fāng)和勺(sháo),拼音分别为páo和sháo。其中,匚部表示匏勺的外形结构,勺部表示勺子的形状。

匏的笔画为8画,拼音为páo,表示匏瓜的外形。勺的笔画为3画,拼音为sháo,表示勺子的形状。

来源

匏勺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匏瓜是一种常见的蔬果,人们发现匏瓜的壳结实且具有一定的韧性,于是开始将其加工成器皿。后来,人们又创造出可以舀取东西的勺子,将匏瓜的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匏勺。

繁体

匏勺的繁体字为“匏勺”,读音依然为páo sháo。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匏勺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匏勺的字形可能会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将匏勺盛满了水果。

2. 她用匏勺舀起了一勺米饭。

3. 这对匏勺是我家的传家宝,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组词

匏勺的相关词语有:匏瓜、勺子、盛装、蒲团。

近义词

匏勺的近义词有:匏器、匏道、蒲团勺。

反义词

匏勺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