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浃的意思、均浃的詳細解釋
均浃的解釋
均勻周遍。《後漢書·和帝紀》:“ 荊州 比歲不節,今茲淫6*水為害,餘雖頗登,而多不均浹,深惟四民農食之本,慘然懷矜。”
詞語分解
- 均的解釋 均 ū 平,勻,引申為調和:均衡。勢均力敵。平均。 皆,都,老少均安。 中國漢代計量單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韻”,和諧的聲音。 〔均鐘〕古代樂器。 古同“鈞”,造瓦器的轉輪。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浃的解釋 浃 (浹) ā 濕透:汗流浃背。 周匝:浃日(古代以幹支為“浃日”)。浃辰(稱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為“浃辰”)。 深入,融洽:浃洽。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均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均浃”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ūn jiā,結構由“均”(左右結構)和“浃”(左右結構)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均勻周遍:指事物分布或作用範圍均勻、全面覆蓋。例如《後漢書·和帝紀》中提到荊州因水患導緻糧食收成“多不均浃”,意為未能普遍均衡地分配到所有地區。
2.出處與用法
-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後漢書》,描述自然或社會資源的分配問題。如“均浃”常與“不均”對比,強調公平性和全面性。
- 現代引申:可比喻團隊協作順暢、秩序井然,或形容情緒穩定、心境平和(此為部分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3.字義解析
- “均”:本義為平均、調和,如“均人”“均徧”等詞均體現公平性。
- “浃”:原指濕透(如“汗流浃背”),但在“均浃”中與“均”結合,引申為“周遍”之意。
4.應用場景
- 客觀描述:多用于形容資源分配、自然現象(如水流平穩)或社會狀态的均勻性。
- 文學表達: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均浃》的意思
《均浃》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平均分配”或“均勻”。它表示将某物或某些事情平均地分開或分配出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均浃》的部首是“土”,正确的拆解應該是“土+禾+水”,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均浃》是由“均”和“浃”組合而成的。其中,“均”表示平均、相等;“浃”表示浸泡、滲透。由此可見,這個詞的來源意義是将事物分配得均勻,讓每個部分都充分浸泡和分配。
繁體
在繁體字中,均浃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均浃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其中,“均”字在古代寫作“鈞”,意思一樣,表示平均、公正;“浃”也有可能在古代寫作“浈”,但仍意思一樣,表示浸泡、滲透。
例句
1. 請将這些糖果均浃給每個孩子。
2. 學校将食物均浃給每位學生。
組詞
衡均、均勻、均等、均分等。
近義詞
平分、公平、均衡。
反義詞
不均、不平、不均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