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k for others;act in sb.'s place] 做别人所管的事情;代庖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谓如庖人不尽其职,尸祝亦不代之宰烹。后因以“庖代”比喻越权办事或代作别人分内之事。参见“ 越俎代庖 ”、“ 代庖 ”。
“庖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áo dài,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该词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是:即使厨师(庖人)不履行职责,主持祭祀的人(尸祝)也不会越过自己的职责去代替厨师做饭,强调各司其职。
根据多部词典解释(如汉典、查字典等),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以“越俎代庖”形式出现。其核心思想仍被用于强调权责分明的重要性。
《庖代》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取代、代替的意思。
《庖代》的部首是广字旁,总共有15个笔画。
《庖代》的字义来源于古代祭祀的用语,原意为将祭品代替主祭人品尝。后来引申为取代、代替的意思。
《庖代》的繁体字为「庖」,即原字本身。
古代庖代的汉字写法和现代相同。
1. 在新的伙伴到来之前,他暂时庖代了原本的职责。
2. 这次选举给予了年轻人庖代老一代的希望。
1. 庖丁:古代烹饪的专家,也指厨师。
2. 庖厨:古代官署中负责烹饪的地方。
1. 取代
2. 替代
3. 接替
1. 留任
2. 保留
3. 继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