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的意思、假如的詳細解釋
假如的解釋
[if;suppose;in case;in the event that] 假使,如果
假如沒有汽車,我們就不能按時趕到工地
詳細解釋
(1).如果。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一》:“假如單于初立,欲委身中國,未知利害,使人詐降,以蔔吉兇,如受之,虧德沮善。” 唐 韓愈 《論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衆也。” 元 無名氏 《千裡獨行》楔子:“俺如今假如多有些軍兵,便可與他拒敵。”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這種景象,莫說 徐霞客 ,假如 達夫 還在人世,也一定會說二十年前決想不到。”
(2).即使,縱使。 唐 白居易 《座中戲呈諸少年》詩:“縱有風情應淡薄,假如老健莫誇張。”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假如大 舜 、 曾參 之孝,亦是人子當盡之事,何足旌表。” 清 徐士鸾 《宋豔·叢雜》:“假如一笑得千金,何如嫁作良人婦。”
(3).譬如,例如。《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隻説舉子們,元來卻有這般苦處。假如 愈良 八千有餘多路來到 臨安 ,指望一舉成名,争奈時運未至,龍門點額,金榜無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假如 楚霸王 , 漢高祖 分争天下,何等英雄,一個臨死不忘 虞姬 ,一個酒後不忍 戚夫人 。”
詞語分解
- 假的解釋 假 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 如的解釋 如 ú 依照順從:如願。如意。如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麼一樣: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遊人如織。 比得上,及:百聞不如一見。自歎弗如。 到,往:如廁。 假若,假設:如果。如若。假如。 奈,怎麼
專業解析
“假如”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一個連詞,用于表示假設或條件關系,引導一個假設性的前提,後續句則說明在這一前提下可能産生的結果或情況。其核心含義與“如果”、“假使”、“倘若”等詞相近。
以下是“假如”的詳細解釋:
-
詞性與基本含義:
- 詞性: 連詞。
- 基本含義: 表示假設,提出一種設想或可能性作為前提。相當于“如果”、“假使”、“要是”。它連接的分句(或短語)表示非現實或尚未發生的條件,主句則是在此條件下可能産生的結果或推論。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明确指出“假如”是一個連詞,釋義為“如果”。
-
語法功能與用法:
- 引導條件分句: “假如”通常位于句首或句中,引導一個表示假設的分句(前件)。
- 例:假如明天下雨,運動會就延期。(提出“明天下雨”的假設)
- 連接結果主句: 後續的主句(後件)則說明在該假設條件下會發生什麼、應該怎麼做或表達一種看法、态度。
- 例:假如你早點告訴我,我就能幫你準備了。(提出“你早點告訴我”的假設,結果是“我就能幫你準備”)
- 與“就”、“便”、“那(麼)”等呼應: 在結果主句中,常與“就”、“便”、“那(麼)”等副詞或連詞搭配使用,形成“假如……就/便/那麼……”的固定搭配,使假設關系更明确。
- 例:假如沒有空氣和水,人類就無法生存。
- 例:假如你願意,那麼我們現在就出發。
- 用于虛拟語氣: “假如”常用于表達與現實相反或不太可能實現的假設(虛拟語氣),特别是在主句中使用“就”、“會”、“要”等詞時。
- 例:假如我是你,我就不會那樣做。(現實是“我不是你”)
- 例: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現實是“時光無法倒流”)
- 來源: 呂叔湘主編的《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詳細分析了“假如”作為假設連詞的用法,強調其用于提出假設,後句推斷結論或提出問題,常與“就”、“便”、“那”等呼應。
-
語義特點:
- 假設性: 核心語義是提出一個非現實或不确定的條件。
- 條件性: 後件的結果依賴于前件條件的成立。
- 推理性: 常用于進行邏輯推理或設想可能性。
- 來源: 語言學論文《現代漢語假設連詞研究》(中國知網可查)指出,“假如”類連詞表達的是一種充分條件關系,即前件為真時,後件必然或很可能為真。
-
例句(體現用法):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普希金詩,表示普遍性假設)
- 假如他不同意,我們該怎麼辦?(提出可能發生的假設并詢問對策)
- 假如地球停止自轉,那将會發生什麼?(提出極端假設并探讨後果)
- 假如你當時聽勸,現在就不會這麼後悔了。(表達與過去事實相反的虛拟假設)
“假如”是一個功能明确的假設連詞,用于在語言中構建假設-結果關系。它引導一個非現實或不确定的條件分句,後續句則表達在此條件下可能産生的結果、推論、問題或建議,是現代漢語表達條件關系和進行邏輯推理、設想的重要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詞典是漢語詞彙釋義的權威标準。
-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 - 呂叔湘主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是分析漢語虛詞用法的重要工具書。
- 《現代漢語假設連詞研究》 - 相關語言學論文,可在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檢索。此類研究深入探讨了“假如”等假設連詞的語法功能、語義特征及使用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假如”是一個漢語連詞,表示假設或條件關系,相當于“如果”,常用于提出某種假設性前提,并引出在該前提下可能産生的結果。以下是詳細解析:
-
基本詞義
表示虛拟的條件或假設,用于提出尚未發生或不确定的情況。例如:
- “假如明天下雨,比賽就取消。”
- “假如我是你,會重新考慮這個決定。”
-
語法功能
作為連詞,通常位于句首或分句開頭,引導條件狀語從句,後接結果分句。結構模式為:
假如 + 假設條件,+ (就/則/會) + 結果
例如:“假如資金充足,公司就能擴大生産。”
-
近義詞辨析
- 如果(口語更常用,語氣更直接):“如果你來,記得帶傘。”
- 倘若(書面語色彩更濃):“倘若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 假設(多用于學術或嚴謹語境):“假設地球停止自轉,生态系統将崩潰。”
-
特殊用法
- 與反問句連用,加強假設的虛拟性:“假如當初沒選這條路,現在會怎樣?”
- 文學表達中可省略結果分句,營造留白效果:“假如時光倒流……”
-
注意事項
避免與表讓步的“即使”混淆:“即使下雨,比賽也繼續”(事實可能下雨但堅持舉辦) vs “假如下雨,比賽取消”(下雨是未發生的假設)。
■ 例句擴展
- 科學語境:“假如地軸傾斜角度改變,地球氣候将劇變。”
- 哲學探讨:“假如自由意志不存在,道德責任如何成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漢語中的演變或方言變體,可提供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百牢表函閉門自守猖蹶齒頄吊猴對轉甘居稾本格律跟足冠弁觀燈還真監護建陽金蟬脫殼進俯退俯敬仰吉祥籍削撈嘴樂全燎原離宮别舘曆曆落落流塵露面鸾偶盧盧鑪鑄謾辭蠻牌玫瑰柱面洽命終蜜食墨卷漠闵鬧說篇業漂零蓬斷平列七旦寝座窮理盡性人潮仁明三鹿為犇栅鑰杓子恃賴數據宿露肅治謄錄透串吞舌偉壯屑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