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獻意見。語出 漢 班固 《東都賦》:“ 婁敬 度勢而獻其説, 蕭公 權宜而拓其制。” 晉 潘嶽 《西征賦》:“ 靈 壅川以止鬭, 晉 演義以獻説。”
“獻說”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獻說(xiàn shuō)指進獻意見或主張,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以恭敬态度向地位較高者提出建議。該詞由“獻”(進獻、提出)和“說”(主張、建議)組合而成。
“獻”在古漢語中除“進獻”外,還可指代賢者或文獻(如“文獻”一詞),而“說”在此處讀作“shuō”,特指主張或見解。
獻說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或指代獻上自己的言辭或意見。它包含有“獻”和“說”兩個字,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獻(xiàn)的部首是犬,總共有5個筆畫;說(shuō)的部首是言,總共有7個筆畫。
獻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古代,人們認為以禮儀獻上自己的言辭是一種尊重和表達自己立場的方式。
在繁體字中,獻說分别寫作「獻說」。
在古代,獻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獻的寫法為「謁」,說的寫法為「説」。
1. 他獻說了自己關于改革的建議。
2. 我們應該勇敢地獻說自己的觀點。
獻說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組,例如:
- 逆耳獻說:形容言辭或觀點與主流思想相悖。
- 諄諄獻說:形容言辭懇切、真誠地表達觀點。
近義詞:表達、陳述、發表
反義詞:順從、沉默
綜上所述,獻說是指獻上自己的言辭或意見的行為。它源自古代的儒家文化,拆分部首分别為犬和言,分别有5個和7個筆畫。古代的獻說在康熙字典中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一些常見的詞組和反義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