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釣鈎。 唐 韓愈 《贈侯喜》詩:“我為 侯生 不能已,盤針擘粒投泥滓。”
(2).即羅盤。 明 丘濬 《大學衍義補·嚴武備·戰陳之法下》:“今番舶於舵樓之下亦置盤針,蓋凡舟皆用盤針於舟中,以定方向。”參見“ 羅盤 ”。
“盤針”是漢語中具有多義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及《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航海工具部件
指傳統羅盤(指南針)中可旋轉的磁針部件,用于辨别方位。《中國航海史》記載,古代水手依據“盤針定子午,牽星辨南北”的方法導航。明代《東西洋考》中“以盤針為導,晝夜無辍”的描述,印證了其在航海中的核心作用。
二、中醫針灸術語
指行針手法中“盤法”與“撚針”的複合操作。《黃帝内經·靈樞》提及“盤而導之”的刺法原則,現代《針灸學辭典》進一步說明,該手法通過180度旋轉針具以調節經氣,常用于治療髒腑虛證。
需注意的是,《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未收錄該詞的特殊讀音,其标準發音為“pán zhē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官網“線上辭書”平台提供該詞的基礎釋義查詢服務。
“盤針”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釣鈎
源自唐代韓愈《贈侯喜》詩句“盤針擘粒投泥滓”,描述用釣鈎挂餌垂釣的動作。
羅盤(指南針)
明代丘濬《大學衍義補》提到航海時“盤針”用于确定方向,與“羅盤”同義。例如:“番舶舵樓下置盤針以定航向”。
在傳統刺繡中,“盤針”指表現曲線形體的四種針法(切針、接針、滾針、旋針),用于繡制花紋輪廓或動物毛發等細節。
碧樓筆墨不經世故産前尺組楚女真欑羅大而化之砥路多用途貨船放遠鳳凰木宮城禾稈鹖冠虎韬簡達诘抗鏡徹巾帔拘集考論口信困頓枯壤闌遺兩杖鼓靈鵲掠地攻城面壁參苗木民窮財盡愍傷拿獲嗯嗯逆子披發纓冠仆仆道途青鎖清心寡欲親仁善隣如畫瑞令三君賒遠霜桐順頌碩師樹欲靜而風不止酥醪踏踘韬戢托管外命婦挽僮晚歇為情閑花野草宵人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