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查論證。《書序》:“以所聞 伏生 之書,考論文義。” 漢 王充 《論衡·自紀》:“幽處獨居,考論實虛。”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近儒術,考論經書,輔佐日月,宜有至効。”
“考論”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考論”指考查論證,即通過深入思考和讨論對問題進行分析與驗證。在古籍中常表現為對文獻、理論或現象的推敲與辨析,如《書序》提到“考論文義”,強調對經典文本的探究。
該詞在《書經》《論衡》《後漢紀》等典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現代使用中,“考論”更偏向學術性讨論,需注意與“讨論”“辯論”等詞的差異——前者強調以考證為基礎的系統性分析,後者則側重觀點交鋒。
考論(kǎo lù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考”(kǎo)是副詞,意為思考、探讨,而“論”(lùn)是名詞,意為讨論、論述。
“考”字的部首是“而”,共有4個筆畫。而“論”字的部首是“讠”,共有6個筆畫。
考論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早在《楚辭·招魂》中的“考績論戰”,就有了“考”和“論”這兩個字的搭配。後來“考”和“論”逐漸成為一個整體的詞彙,表示對某一問題進行思考和讨論。
繁體字“考論”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隻是書寫形式上有一些差别。
古時候,“考”字的寫法為“考”,而“論”字的寫法為“侖”。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變化,并最終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1. 我們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考論。
2. 這個課題需要有專家們的論證和考論結果。
1. 考慮(kǎo lǜ):考慮問題,思考。
2. 論證(lùn zhèng):通過推理和證明來闡述觀點。
思考、探讨、研究
确定、結論、解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