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盤曲郁結。 唐 司空圖 《與王駕評詩書》:“ 河 汾 蟠鬱之氣,宜繼有人。”
(2).盤曲起伏。 清 方東樹 《<劉悌堂詩集>序》:“ 楚 地盡 江 淮 間,自 蘄 黃 以東,迤北訖 壽春 ,其山脈起伏蟠鬱千餘裡,舒廣雄遠,自古以來,多産賢豪英傑異士。”
“蟠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n yù,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盤曲郁結
指事物曲折積聚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氣勢、情感或自然現象的凝聚與回旋。例如唐代司空圖在《與王駕評詩書》中提到“河汾蟠鬱之氣”,形容地域文化或自然氣息的深厚積聚。
盤曲起伏
多用于形容地形、山脈的蜿蜒曲折。如清代方東樹在《<劉悌堂詩集>序》中描述楚地山脈“起伏蟠鬱千餘裡”,強調其連綿雄渾的形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蟠郁》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指事物繁盛茂密、蓬勃發展的樣子。
《蟠郁》由兩個部首組成:蟲部和阝部。其中,蟲部的拼音為chóng,阝部的拼音為fù。
《蟠郁》的總筆畫數為18畫。
《蟠郁》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篇中,用來形容山澤叢生、生機勃勃的景象。
《蟠郁》的繁體字為「蟠郁」。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蟠郁》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1. 山上的樹木蔓延茂盛,景色可謂是蟠郁欲滴。
2. 他的事業發展蓬勃,呈現出蟠郁的勢頭。
1. 蟠桃:指紅豔的桃子,寓意長壽和吉祥。
2. 茂盛:形容植物繁茂、充滿生機。
1. 茂密:形容植物叢生、密集。
2. 郁郁蔥蔥:形容生長茂盛、郁郁蒼蒼。
荒涼:指景象蕭條、生機稀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