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霞之赤。 晉 郭璞 《鹽池賦》:“爛然漢明,晃爾霞赤。” 唐 李蘭 《天晴景星見賦》:“南有光而霞赤,東有色而煙青。” 唐 溫庭筠 《自有扈至京師已後朱櫻之期》詩:“露圓霞赤數千枝,銀籠誰家寄所思。”
“霞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指“如霞之赤”,即像彩霞一樣的紅色。該詞由“霞”(雲層受日光折射形成的彩色光)和“赤”(紅色)組合而成,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象的絢麗色彩。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郭璞的《鹽池賦》:“爛然漢明,晃爾霞赤”,唐代李蘭的《天晴景星見賦》和溫庭筠的詩作中也有使用,例如“露圓霞赤數千枝”。
單字解析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文學描寫,如形容鹽池反光、星象異彩、櫻花盛放等場景,具有古典詩詞的意象美感。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霞赤”為成語并附會民間故事,但缺乏可靠文獻佐證,建議以古籍用例為準。
《霞赤》是一個詞彙,具有以下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霞(雨部+日)共9畫,赤(赤部)共7畫。
來源:《霞赤》一詞源自古代漢字,它通常用來形容夕陽餘晖的紅色。霞指夕陽中的紅色雲霞,赤指紅色。
繁體:《霞赤》的繁體字形狀為「霞赤」。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霞赤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霞赤的夕陽映照在大海上,美麗而壯觀。
組詞:霞雲、霞光、霞彩、赤紅、赤日、赤子。
近義詞:紅霞、紅蓮、紅暈。
反義詞:霜白、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