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廷。 漢 王充 《論衡·對作》:“ 陽成 子張 作《樂》, 揚子雲 造《玄》。二經發於臺下,讀於闕掖,卓絶驚耳,不述而作。”
“阙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阙掖(què yè)指宮廷或宮禁之地,主要用于描述與皇宮相關的場所或環境。該詞出自漢代王充的《論衡·對作》,原文為:“陽成子張作《樂》,揚子雲造《玄》。二經發於臺下,讀於闕掖,卓絶驚耳,不述而作。”
阙(què):
掖(yè):
《阙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部首為“阝”(讀音為“阜”,意為“邑”,在字義中常關聯城邑),而“掖”(讀音為“ye”,意為“宮殿”的側樓、偏院)則為後半部分。
《阙掖》中,“阝”作為部首,通常放在字的左側。它由四筆完成,“一”、“丨”和“一”字形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四筆。
而“掖”字由十一筆構成,它的筆畫序列分别是:“橫”、“撇”、“點”、“點”、“橫折鈎”、“彎鈎”、“豎”、“橫”、“捺”、“豎鈎”和“折”。
《阙掖》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本描述的是帝王的宮殿閣樓。後來,這個詞也常用于泛指宮殿或華美的建築物。
在繁體中,阙掖的寫法為「闕掖」,使用的部首和筆畫與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相對繁瑣。以《說文解字》中所注的古字形為例,其中的“阙”字寫作「厥壴又土」,而“掖”字寫作「爪足示女之事」。
例句:
1. 皇帝每每于宮中阙掖之間遊曆。
2. 這座建築的阙掖之美無法言表。
組詞:阙宮、阙庭、阙裡。
近義詞:宮殿、閣樓、别院。
反義詞:簡樸、平民居所。
【别人正在浏覽】